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量子化学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主要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6-18页
实验主要材料仪器第18-2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30页
    1.1 环境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20-22页
        1.1.1 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20-21页
        1.1.2 环境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21-22页
    1.2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技术研究现状第22-24页
        1.2.1 物理法第22-23页
        1.2.2 生物法第23页
        1.2.3 化学法第23-24页
    1.3 高级氧化技术第24-26页
        1.3.1 Fenton法第24页
        1.3.2 光化学氧化法第24页
        1.3.3 光催化氧化技术第24-26页
    1.4 量子化学在光催化氧化技术中的应用第26-28页
        1.4.1 预测光催化剂的性能第26页
        1.4.2 在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结构-活性的关系中的应用第26-28页
        1.4.3 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初始发生机制及反应路径分析第2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8-30页
        1.5.1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28页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及QSAR研究第30-42页
    2.1 前言第30-31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1页
        2.2.2 实验设备第31页
        2.2.3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31-32页
        2.2.4 QSAR模型的量化分子结构描述符的计算与选择第32-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2.3.1 抗生素在TiO_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第34-36页
        2.3.2 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特征第36-37页
        2.3.3 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结构-活性的研究第37-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PAHS的光催化降解及QSAR研究第42-58页
    3.1 前言第42-43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3.2.1 材料和试剂第43页
        3.2.2 PAHs的光催化降解第43-44页
        3.2.3 PAHs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特征第44页
        3.2.4 PAHs定量分子结构的数据设定第44-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3.3.1 PAHs在Pt/TiO_2-SiO_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第46-47页
        3.3.2 PAHs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特征第47页
        3.3.3 PAHs的GAP、E_(lumo)、E_(homo)第47-48页
        3.3.4 67种PAHs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的预测第48-51页
        3.3.5 预测的验证实验第51-53页
        3.3.6 QSAR关系模型第53-57页
    3.5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光催化降解抗生素和PAHs的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第58-76页
    4.1 前言第58-59页
    4.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59-61页
        4.2.1 活性氧化物质探究实验第59页
        4.2.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4.2.3 前线轨道理论计算第60-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73页
        4.3.1 抗生素及PAHs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活性氧化物质鉴定第61-64页
        4.3.2 PYR在TiO_2和Pt/TiO_2-SiO_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比较第64-66页
        4.3.3 TiO_2悬浮液中TC和PYR的光催化降解比较第66-68页
        4.3.4 TC和PYR光催化降解发生机制第68-73页
    4.4 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5.1 全文结论第76-77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77-78页
    5.3 研究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2页
致谢第92-94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
下一篇:太湖流域农业源氮排放及其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