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综述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环境执法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9-25页 |
2.1 相关核心概念 | 第19-21页 |
2.1.1 环境执法 | 第19-20页 |
2.1.2 基层政府环境执法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行政效能监察理论 | 第21-23页 |
2.2.2 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晋江市环境执法的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5-41页 |
3.1 晋江市环境执法的现状 | 第25-32页 |
3.1.1 晋江市环境执法部门及组织机构 | 第25-29页 |
3.1.2 晋江市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 第29-32页 |
3.2 晋江市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2.1 城市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建设的错位 | 第32-33页 |
3.2.2 环境执法滞后与现代化政府环境管理建设之间的不对称 | 第33-34页 |
3.2.3 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 | 第34-35页 |
3.2.4 城市功能分区与环保规划不相协调 | 第35-36页 |
3.2.5 环境执法主体与实际执法权之间的权责不对等 | 第36页 |
3.3 晋江市环境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3.3.1 环境执法体制和机构设置层面 | 第37页 |
3.3.2 环境法规制度建设层面 | 第37-38页 |
3.3.3 环境保护观念意识层面 | 第38-39页 |
3.3.4 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方面 | 第39页 |
3.3.5 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和素质层面 | 第39-41页 |
第4章 国外环境执法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41-53页 |
4.1 国外经验借鉴 | 第41-49页 |
4.1.1 日本的环境执法实践 | 第41-43页 |
4.1.2 瑞典的环境执法实践 | 第43-46页 |
4.1.3 美国的环境执法实践 | 第46-49页 |
4.2 国外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49-53页 |
4.2.1 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 第49-50页 |
4.2.2 严厉性与和缓性相结合 | 第50页 |
4.2.3 行政权力与公众权利相结合 | 第50-53页 |
第5章 完善晋江市环境执法的建议对策 | 第53-57页 |
5.1 环境管理体制设置层面 | 第53-54页 |
5.2 环境法律法制完善层面 | 第54页 |
5.3 环境执法和监管层面 | 第54-55页 |
5.4 环境执法宣传和观念提升层面 | 第55-56页 |
5.5 环境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层面 | 第56-5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思考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