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及其英汉对照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 第13-14页 |
1.1 野生大豆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2 我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 第14页 |
1.3 利用野生大豆遗传资源培育大豆耐盐品种 | 第14页 |
2 遗传连锁与关联分析 | 第14-23页 |
2.1 大豆遗传标记的开发与运用 | 第14-15页 |
2.2 基于连锁分析的QTL定位 | 第15-20页 |
2.2.1 QTL作图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QTL作图群体 | 第16-17页 |
2.2.3 大豆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2.4 QTL定位的方法 | 第19-20页 |
2.2.5 大豆QTL定位的研究瓶颈及对应策略 | 第20页 |
2.3 关联分析 | 第20-22页 |
2.3.1 关联分析的定义 | 第20-21页 |
2.3.2 关联分析的开展 | 第21-22页 |
2.4 连锁遗传与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分子育种策略 | 第22-23页 |
3 大豆耐盐遗传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3.1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估 | 第23-24页 |
3.2 盐胁迫对大豆生长、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3.3 大豆耐盐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重组自交系群体芽期耐盐性状的QTL定位 | 第31-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1.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1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1.4 室内发芽试验 | 第31-32页 |
1.5 芽期耐盐性状鉴定 | 第32页 |
1.6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2页 |
1.7 SNP分子标记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2页 |
1.8 QTL定位 | 第3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2-41页 |
2.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3页 |
2.2 芽期耐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7页 |
2.3 RIL群体SN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 第37-41页 |
2.4 芽期3个相对耐盐性状的QTL检测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9页 |
3.1 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鉴定 | 第41-46页 |
3.2 RIL群体芽期耐盐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3.3 RIL群体耐盐QTL定位 | 第47-49页 |
第三章 野生大豆群体芽期耐盐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9-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9页 |
1.4 分子标记 | 第49页 |
1.5 关联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2.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2.2 芽期耐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2.3 芽期耐盐性状与SN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61页 |
3.1 野生大豆芽期耐盐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 第54-58页 |
3.2 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8-59页 |
3.3 野生大豆RIL群体和自然群体QTL检测的联合分析 | 第59-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3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