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难点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3-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经济增长 | 第13页 |
·生产要素 | 第13-14页 |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15-16页 |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斯旺模型 | 第16-18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阿罗的边干边学模型及罗默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型 | 第18-19页 |
·关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 | 第19-24页 |
·关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国外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值的劳动生产弹性的估计 | 第21页 |
·国内外学者对资本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 第22页 |
·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当前因素分析 | 第24-38页 |
·基本模型设定 | 第24-25页 |
·农业生产基本投入要素的确定 | 第24页 |
·地区虚拟变量的引入 | 第24页 |
·我国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最终确定 | 第24-25页 |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及模型的估计检验 | 第25-30页 |
·变量选择说明 | 第25-26页 |
·样本数据说明 | 第26-27页 |
·模型的初步估计和检验 | 第27-28页 |
·模型的调整、估计和检验 | 第28-30页 |
·估计结果分析与存在问题 | 第30-38页 |
·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规模报酬弹性和要素替代弹性分析 | 第30-31页 |
·资本和土地的边际生产率及资本对土地的边际替代率分析 | 第31-34页 |
·各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存在问题的探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历史性因素分析 | 第38-45页 |
·基本模型设定 | 第38页 |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及模型的估计检验 | 第38-40页 |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 第38-39页 |
·模型的估计检验 | 第39-40页 |
·对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和对比分析 | 第40-45页 |
·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视角的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0页 |
·加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45页 |
·增加对农业资金的投入 | 第45-47页 |
·重新认识并修正完善现有的土地政策 | 第47页 |
·扩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途径 | 第47-48页 |
·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促使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