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激进的城市化建设第13页
        1.1.2 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增加第13页
        1.1.3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设施的不完善第13页
        1.1.4 对社区居民情感需求的忽视第13-14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3 课题研究对象第14-15页
    1.4 课题的创新性第15页
    1.5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7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情感化设计理论第18-25页
    2.1 设计情感第18-19页
        2.1.1 概念第18-19页
        2.1.2 国外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第19页
    2.2 设计情感的三种层次第19-21页
    2.3 室内环境使用者情感需求的体系建构第21-22页
        2.3.1 人的需求论第21页
        2.3.2 室内环境使用者的需求第21-22页
        2.3.3 设想的室内环境使用者情感需求层次第22页
    2.4 本能、行为、反思层次的运用第22-25页
        2.4.1 本能层次的运用第23页
        2.4.2 行为层次的运用第23页
        2.4.3 反思层次的运用第23-25页
第3章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与交往行为的分析第25-46页
    3.1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第25-28页
        3.1.1 概念第25页
        3.1.2 社区活动中心历史发展第25-26页
        3.1.3 国内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第26-27页
        3.1.4 国外社区中心发展第27页
        3.1.5 国内社区中心存在问题第27-28页
    3.2 交往空间概述第28-32页
        3.2.1 交往第28页
        3.2.2 交往的作用及意义第28-29页
        3.2.3 居民的交往心理第29-30页
        3.2.4 居民在环境中的交往行为第30-31页
        3.2.5 影响人交往心理和交往行为的因素第31-32页
    3.3 社区交往行为的类型及特征第32-35页
        3.3.1 社区交往行为的类型第32-33页
        3.3.2 社区中心交往行为的特征第33页
        3.3.3 社区中心使用人群分析第33-35页
    3.4 社区交往空间的特征第35-38页
        3.4.1 交往空间的领域性第35-36页
        3.4.2 交往空间的层次性第36页
        3.4.3 交往空间的多重复合第36-37页
        3.4.4 交往空间的主体侧重性第37-38页
        3.4.5 空间质量与交往第38页
    3.5 社区交往空间设计现状第38-39页
        3.5.1 社区交往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38页
        3.5.2 社区交往空间日益受到关注第38-39页
    3.6 上海社区活动中心案例调查分析第39-46页
        3.6.1 上海北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案例调查第39-42页
        3.6.2 上海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交往空间案例调查第42-44页
        3.6.3 案例调查分析第44-46页
第4章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运用第46-61页
    4.1 情感化设计理论运用在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缘由第46-47页
    4.2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情感化需求目标第47-48页
    4.3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情感化的意义第48页
    4.4 使用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原则第48-61页
        4.4.1 从本能层面营造室内情感第49-54页
        4.4.2 从行为层面激发使用情感第54-59页
        4.4.3 从反思层面产生情感延续第59-61页
第5章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情感化设计运用第61-82页
    5.1 空间外观的情感化表达第61-68页
        5.1.1 色彩第61-63页
        5.1.2 照明第63-64页
        5.1.3 材料第64-65页
        5.1.4 界面第65-66页
        5.1.5 空间形态第66-67页
        5.1.6 空间的情感设计第67-68页
    5.2 空间的情感化组织第68-70页
        5.2.1 空间形式的情感化表达第68-69页
        5.2.2 空间尺度的情感化设置第69页
        5.2.3 空间序列的情感化构建第69-70页
        5.2.4 功能的复合性第70页
    5.3 空间情感的深入刻画第70-74页
        5.3.1 人性化的设计第70-72页
        5.3.2 自然的融合第72页
        5.3.3 光影的交叠第72页
        5.3.4 故事元素的融入第72-73页
        5.3.5 符号在空间中的运用第73页
        5.3.6 文化的渗透第73-74页
    5.4 空间的情感化互动第74-77页
        5.4.1 引导标识的强调第74-75页
        5.4.2 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第75页
        5.4.3 休憩设施的设计第75-76页
        5.4.4 对空间活动的鼓励第76-77页
    5.5 社区活动中心情感化营造策略第77-82页
        5.5.1 空间的营造方法第77-78页
        5.5.2 社区室内空间的具体分析第78-80页
        5.5.3 对老城区交往空间的借鉴第80-82页
第6章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情感化的设计策划与实践第82-91页
    6.1 社区活动中心室内功能设置第82-83页
    6.2 设计对象的研究第83页
    6.3 社区活动中心交往空间情感化设计策划第83-89页
        6.3.1 设计理念第83-84页
        6.3.2 设计目标第84页
        6.3.3 功能设定第84-85页
        6.3.4 情感化营造第85-89页
    6.4 设计成果第89-91页
结语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97页
附录第97-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需求及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安卓与ZigBee技术的室内智能家居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