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2.1.1 风险与道德风险 | 第20-22页 |
2.1.2 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2.3 公共物品与道德风险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6-50页 |
3.1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 第26-31页 |
3.1.1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 第26-28页 |
3.1.2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情况 | 第28-30页 |
3.1.3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 第30-31页 |
3.2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1-36页 |
3.2.1 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31-33页 |
3.2.2 医疗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33-35页 |
3.2.3 医患双方联合骗保 | 第35-36页 |
3.3 山西省防范道德风险的现状 | 第36-39页 |
3.3.1 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36-39页 |
3.3.2 医疗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39页 |
3.4 山西省职工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3.4.1 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41-45页 |
3.4.2 医疗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45-46页 |
3.5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危害 | 第46-49页 |
3.5.1 医疗费用急剧攀升 | 第46-48页 |
3.5.2 国家、企业、个人负担加重 | 第48页 |
3.5.3 违背社会诚信,有失社会公平 | 第48页 |
3.5.4 职工医保运行受阻 | 第48-49页 |
3.6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国外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及经验借鉴 | 第50-56页 |
4.1 不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及其改革 | 第50-52页 |
4.1.1 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英国 | 第50页 |
4.1.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德国 | 第50-51页 |
4.1.3 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美国 | 第51-52页 |
4.2 不同国家防范道德风险的经验借鉴 | 第52-54页 |
4.2.1 对医疗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的控制 | 第52-54页 |
4.2.2 对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的控制 | 第54页 |
4.3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山西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范对策 | 第56-62页 |
5.1 医疗服务提供方道德风险防范对策 | 第56-58页 |
5.1.1 第三方谈判付费的构建 | 第56页 |
5.1.2 费用支付的改革 | 第56-57页 |
5.1.3 建立科学的顶层设计 | 第57-58页 |
5.1.4 重视公平,提高效率 | 第58页 |
5.2 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防范对策 | 第58-60页 |
5.2.1 明晰责任,避免责任失衡 | 第58-59页 |
5.2.2 控制医疗水平 | 第59页 |
5.2.3 分级诊疗体系 | 第59-60页 |
5.2.4 扩大覆盖面 | 第60页 |
5.3 其他方面道德风险防范对策 | 第60-61页 |
5.3.1 政府加大投入,重视监管 | 第60页 |
5.3.2 加大处罚力度 | 第60-61页 |
5.3.3 以共享理念指导医疗保险 | 第61页 |
5.3.4 宣传预防与保健 | 第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