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9-11页 |
1.2.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第9-10页 |
1.2.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0页 |
1.2.3 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 第10-11页 |
1.2.4 能源-经济-环境 3E系统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4 主要成果与新颖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重庆市 3E系统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2.1 能源现状 | 第14-16页 |
2.2 经济现状 | 第16-19页 |
2.3 环境现状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第22-31页 |
3.1 EKC曲线 | 第22-24页 |
3.1.1 EKC曲线的合理性 | 第22-23页 |
3.1.2 EKC曲线的质疑 | 第23-24页 |
3.2 重庆市EKC曲线的实证分析 | 第24-29页 |
3.2.1 模型的设置 | 第24-25页 |
3.2.2 指标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第25页 |
3.2.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25-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重庆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1-35页 |
4.1 指标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第31页 |
4.2 协整分析 | 第31-34页 |
4.2.1 平稳性检验 | 第32-33页 |
4.2.2 协整检验 | 第33-34页 |
4.3 因果分析 | 第3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重庆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 第35-38页 |
5.1 指标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第35页 |
5.2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 第35-36页 |
5.3 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 | 第36-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6章 重庆市 3E系统协调发展测度 | 第38-50页 |
6.1 3E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38页 |
6.2 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6.3 3E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 第40-42页 |
6.3.1 主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6.3.2 离差分析 | 第41-42页 |
6.3.3 耦合分析 | 第42页 |
6.4 3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 第42-47页 |
6.4.1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 | 第42-46页 |
6.4.2 3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 第46-47页 |
6.5 3E系统协调度 | 第47-48页 |
6.6 3E系统协调发展度 | 第48-4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7.1 结论 | 第50页 |
7.2 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