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4-25页 |
·风险和风险管理 | 第14-21页 |
·风险 | 第14-16页 |
·风险管理 | 第16-21页 |
·风险管理方法综述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现状及面临的风险 | 第25-39页 |
·战略石油储备和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战略石油储备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基本概念 | 第26页 |
·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26-29页 |
·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紧迫性 | 第27-28页 |
·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储备模式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 第30-32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筹资现状 | 第32-33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备布局及储备方式现状 | 第33-34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法律制度现状 | 第34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面临的风险 | 第34-39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储备模式选择风险 | 第34-35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国际交流合作风险 | 第35-36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巨额资金风险 | 第36-37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区位选择和储备方式风险 | 第37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 第39-48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风险管理策略 | 第39-40页 |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管理的远景 | 第39页 |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整体风险管理目标 | 第39-40页 |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风险策略与商业策略同步 | 第40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风险识别 | 第40-41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风险评价 | 第42-45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的追溯 | 第43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量化风险评价 | 第43-45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风险对策的制定 | 第45-48页 |
·形成风险对策 | 第45页 |
·选择风险对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评价 | 第48-6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8-53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48-50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50-51页 |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计算 | 第51-53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53-57页 |
·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建立 | 第54-55页 |
·由模糊一致判断矩阵R求因素a_1,a_2,…a_n的权重值w_1 , w_2 ,…w_n | 第55-57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层次因素建模 | 第57-58页 |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风险量化与定性分析 | 第58-62页 |
第六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所面临风险的对策 | 第62-70页 |
·构建混合型石油储备体系 | 第62-65页 |
·形成石油期货市场与“走出去”并行的内外结合战略 | 第65-66页 |
·健全机制、加强合作 | 第65-66页 |
·加快石油“走出去”步伐 | 第66页 |
·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资金的预算和筹措 | 第66-68页 |
·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区位选择和储存方式 | 第68页 |
·尽快完善石油储备相关立法 | 第68-70页 |
·建立健全石油天然气法律法规体系 | 第68-69页 |
·更新已有期货法规体系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