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23页 |
0.1 稀散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0.1.1 硒的发现与存在 | 第12页 |
0.1.2 硒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 第12-17页 |
0.1.3 硒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 第17-18页 |
0.2 离子液体的概述 | 第18-20页 |
0.2.1 离子液体的分类及特性 | 第18-19页 |
0.2.2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0.3 乙苯氧化苯乙酮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0.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0.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1章 硒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23-33页 |
1.1 实验仪器以及药品 | 第23-24页 |
1.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1.1.2 实验所用药品 | 第23-24页 |
1.2 反应中间体的制备 | 第24页 |
1.2.1 N-甲基咪唑提纯 | 第24页 |
1.2.2 硒中间体的制备 | 第24页 |
1.3 [Bmim][SeO_2(OCH_3)]的制备及表征 | 第24-27页 |
1.3.1 [Bmim]Br的制备 | 第24-25页 |
1.3.2 [Bmim][SeO_2(OCH_3)]的制备 | 第25页 |
1.3.3 [Bmim][SeO_2(OCH_3)]的表征及分析 | 第25-27页 |
1.4 [Pmim][SeO_2(OCH_3)]的制备 | 第27-29页 |
1.4.1 [Pmim]Br的制备 | 第27页 |
1.4.2 [Pmim][SeO_2(OCH_3)]的制备 | 第27-28页 |
1.4.3 [Pmim][SeO_2(OCH_3)]的表征及分析 | 第28-29页 |
1.5 [Hmim][SeO_2(OCH_3)]的制备 | 第29-32页 |
1.5.1 [Hmim]Br的制备 | 第29-30页 |
1.5.2 [Hmim][SeO_2(OCH_3)]的制备 | 第30页 |
1.5.3 [Hmim][SeO_2(OCH_3)]的表征及分析 | 第30-3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硒离子液体的性质研究 | 第33-39页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3页 |
2.2 硒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 第33-38页 |
2.2.1 硒离子液体密度的测定 | 第33页 |
2.2.2 硒离子液体的体积性质 | 第33-36页 |
2.2.3 硒离子液体的表面性质 | 第36-37页 |
2.2.4 硒离子液体汽化焓的估算 | 第37页 |
2.2.5 空隙模型理论 | 第37-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硒离子液体催化乙苯氧化苯乙酮 | 第39-44页 |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9-40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3.1.2 实验所用药品 | 第39页 |
3.1.3 气相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3.2 对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40页 |
3.3 [Hmim][SeO_2(OCH_3)]的催化实验 | 第40-42页 |
3.3.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反应时间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1页 |
3.3.3 氧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离子液体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2页 |
3.4 对照实验 | 第42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4-46页 |
4.1 结论 | 第44页 |
4.2 展望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