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3C PROV的起源访问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数据起源及访问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数据起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访问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和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数据起源概述 | 第14-23页 |
2.1 数据起源的相关问题 | 第14-18页 |
2.1.1 起源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 第14页 |
2.1.2 起源的特点及作用 | 第14-15页 |
2.1.3 起源模型 | 第15-18页 |
2.2 W3C PROV综述 | 第18-21页 |
2.2.1 PROV标准概述 | 第18-19页 |
2.2.2 PROV-DM概念模型 | 第19-21页 |
2.3 起源模型分析与比较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访问控制相关研究 | 第23-33页 |
3.1 访问控制概念及原理 | 第23-25页 |
3.1.1 访问控制概念及要素 | 第23页 |
3.1.2 访问控制功能及原理 | 第23-25页 |
3.2 主要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25-28页 |
3.2.1 自主访问控制 | 第25页 |
3.2.2 强制访问控制 | 第25-26页 |
3.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第26-28页 |
3.3 基于起源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28-32页 |
3.3.1 PBAC模型简介 | 第28-29页 |
3.3.2 PBAC核心模型 | 第29-31页 |
3.3.3 PBAC模型族 | 第31页 |
3.3.4 PBAC模型优缺点分析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W3C PROV的起源访问控制模型 | 第33-49页 |
4.1 P-RBAC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33-34页 |
4.2 P-RBAC访问控制模型 | 第34-39页 |
4.2.1 P-RBAC体系架构 | 第34-36页 |
4.2.2 P-RBAC模型定义 | 第36-37页 |
4.2.3 P-RBAC访问控制过程 | 第37-39页 |
4.3 P-RBAC模型特点分析 | 第39-41页 |
4.4 P-RBAC模型应用举例 | 第41-48页 |
4.4.1 建立EMR系统应用场景 | 第41-42页 |
4.4.2 P-RBAC模型的起源数据描述 | 第42-44页 |
4.4.3 P-RBAC模型的访问控制策略描述 | 第44-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P-RBAC模型的EMR系统实现 | 第49-64页 |
5.1 需求背景及相关技术 | 第49页 |
5.2 系统功能设计和流程分析 | 第49-52页 |
5.2.1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9-50页 |
5.2.2 系统流程分析 | 第50-52页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2-57页 |
5.4 系统的实现 | 第57-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下一步的研究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