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在照明景观方面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2 在高速飞行器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荧光粉的发展历史和性能要求 | 第13-14页 |
1.2.1 发光材料的发展史 | 第13-14页 |
1.2.2 性能要求 | 第14页 |
1.3 白光LED荧光粉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目标 | 第17页 |
1.4.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1.4.3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背景介绍 | 第18-23页 |
1.5.1 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 第18-19页 |
1.5.2 稀土离子能级 | 第19-20页 |
1.5.3 基质晶格效应 | 第20页 |
1.5.4 浓度猝灭 | 第20-21页 |
1.5.5 荧光量子效率 | 第21页 |
1.5.6 色度坐标 | 第21-23页 |
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25页 |
2.1 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1 药品试剂 | 第23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 材料的制备和基质的选取 | 第24页 |
2.3 主要的仪器设备及其对应的表征手段 | 第24-25页 |
2.3.1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24页 |
2.3.2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 第24页 |
2.3.3 样品的温度稳定性 | 第24页 |
2.3.4 样品的寿命衰减曲线 | 第24-25页 |
3 Gd_(4.67)Si_3O_(13):Tb~(3+), Ce~(3+)的变温特性 | 第25-40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材料的制备和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3.2.1 材料制备 | 第26-27页 |
3.2.2 物相分析 | 第27页 |
3.3 基质Gd_(4.67)Si_3O_(13)分子结构的研究 | 第27-30页 |
3.3.1 结构精修GSAS的意义 | 第27-28页 |
3.3.2 用GSAS进行的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4 Gd_(4.67)Si_3O_(13):Tb~(3+)发光性能研究 | 第30-33页 |
3.4.1 Gd_(4.67)Si_3O_(13):Tb~(3+)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30-31页 |
3.4.2 不同浓度Tb~(3+)离子掺杂对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31-33页 |
3.5 Gd_(4.67)Si_3O_(13):Ce~(3+)荧光粉发光性能研究 | 第33-35页 |
3.6 Gd_(4.67)Si_3O_(13):Ce~(3+), Tb~(3+) 的能量传递 | 第35-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MgY_2Si_3O_(10):Bi~(3+), Eu~(3+)的发光可调特性 | 第40-53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样品的制备 | 第41页 |
4.2.2 样品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4.3 MgY_2Si_3O_(10):Bi~(3+), Eu~(3+)的发光性质 | 第42-48页 |
4.4 Bi~(3+)离子到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 | 第48-50页 |
4.5 量子效率和CIE色度坐标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