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3页
1 环境教育立法的基本理论第13-19页
    1.1 环境教育的含义第13-15页
    1.2 环境教育的特征第15-16页
    1.3 环境教育的目的第16-17页
    1.4 环境教育立法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8页
        1.4.2 风险预防理论第18页
        1.4.3 公民环境权理论第18-19页
2 域外环境教育立法考察与评析第19-25页
    2.1 域外环境教育立法概览第19-22页
        2.1.1 美国环境教育立法第19-20页
        2.1.2 日本环境教育立法第20-21页
        2.1.3 西环境教育立法第21页
        2.1.4 中国台湾地区环境教育立法第21-22页
    2.2 对域外环境教育立法的评析第22-25页
        2.2.1 专门立法保障环境教育实施第23页
        2.2.2 明确环境教育主体第23-24页
        2.2.3 建立环境教育保障与激励制度第24页
        2.2.4 重视环境教育人才培训与储备制度第24-25页
3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5-31页
    3.1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第25-27页
        3.1.1 解决环境问题第25页
        3.1.2 弥补环境政策不足第25-26页
        3.1.3 保障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第26页
        3.1.4 建立健全环境教育规范体系第26-27页
    3.2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可行性第27-31页
        3.2.1 环境教育政策文件的支持第27-29页
        3.2.2 环境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第29-30页
        3.2.3 环境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第30-31页
4 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建构第31-45页
    4.1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层次定位第31-32页
    4.2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模式选择第32-34页
    4.3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立法目的第34-35页
    4.4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法律原则第35-38页
        4.4.1 环境教育多主体参与及协作原则第36页
        4.4.2 环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第36-37页
        4.4.3 环境教育地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第37-38页
    4.5 我国环境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第38-45页
        4.5.1 环境教育的主体及范围第38-40页
        4.5.2 环境教育监督制度第40页
        4.5.3 环境教育保障激励制度第40-41页
        4.5.4 环境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第41-42页
        4.5.5 环境教育人才培训储备制度第42-43页
        4.5.6 环境教育法律责任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铁矿填料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运行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下一篇:环保型高分子活性染料促染助剂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