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2.1 税收横向分配失衡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2 区域间税收横向分配合理性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 | 第14-15页 |
1.4.1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 第14页 |
1.4.2 论文的创新 | 第14页 |
1.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基础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基础理论回顾 | 第15-16页 |
2.1.1 税收分配理论 | 第15页 |
2.1.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5页 |
2.1.3 税收竞争理论 | 第15-16页 |
2.1.4 税收公平理论 | 第16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3 我国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测度方法 | 第21-25页 |
3.1 测算方法 | 第21-24页 |
3.2 数据说明 | 第24-25页 |
4 我国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测度分析 | 第25-50页 |
4.1 增值税横向分配测度分析 | 第25-37页 |
4.1.1 省际间增值税横向分配失衡程度的测度 | 第25-34页 |
4.1.2 东、中、西三个地区增值税横向分配失衡趋势的测度 | 第34-36页 |
4.1.3 小结 | 第36-37页 |
4.2 企业所得税横向分配测度分析 | 第37-47页 |
4.2.1 省际间企业所得税横向分配失衡程度的测度 | 第37-45页 |
4.2.2 东、中、西三个地区企业所得税横向分配失衡趋势的测度 | 第45-47页 |
4.2.3 小结 | 第47页 |
4.3 泰尔指数衡量人均税收差异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4.4 测度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4.1 区域税收分配失衡使区域间财力差距越来越大 | 第49页 |
4.4.2 地方政府寻求非税收入,不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 第49-50页 |
5 导致我国税收横向分配失衡具体原因分析 | 第50-55页 |
5.1 我国增值税失衡路径 | 第50页 |
5.2 制度设计 | 第50-51页 |
5.3 增值税利益横向分配机制的缺乏 | 第51页 |
5.4 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加剧增值税横向流动 | 第51页 |
5.5“营改增”过渡性政策安排加剧失衡 | 第51-52页 |
5.6 汇总合并纳税加剧企业所得税横向流动 | 第52-53页 |
5.7 企业所得税利益横向分配机制不完善 | 第53页 |
5.8 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引起的税收与税源背离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6.2.1 尽快规范增值税税收收益归属机制 | 第55-56页 |
6.2.2 发展资源性总部经济,提升区域优势产业 | 第56页 |
6.2.3 理顺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 | 第56页 |
6.2.4 企业所得税的跨区域税收分配制度设计应遵循“税源贡献原则” | 第56-57页 |
6.2.5 加强对跨区域纳税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税务征管水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