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内涵 | 第12-16页 |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2-13页 |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13-16页 |
| 1.大体呈多发上涨的趋势 | 第13-14页 |
| 2.矛盾的相对复杂性 | 第14页 |
| 3.组织性强 | 第14-16页 |
| 二、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 第16-22页 |
| (一)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 第16-18页 |
| 1.涉及的人数较多且矛盾的对抗性比较激烈 | 第16页 |
| 2.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地区从东部慢慢向中西部迁移 | 第16-17页 |
| 3.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在农村的概率正在上升 | 第17-18页 |
| 4.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 | 第18页 |
| (二)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 | 第18-22页 |
| 1.环境污染越发严重 | 第18-19页 |
| 2.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 第19页 |
| 3.公民个人法律意识因素 | 第19-22页 |
| 三、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法治化治理现状评析 | 第22-26页 |
| (一)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2-23页 |
| (二)制度供给不到位 | 第23-24页 |
|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不足 | 第24-26页 |
| 四、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法治化治理完善策略 | 第26-34页 |
| (一)政府层面 | 第26-29页 |
| 1.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26页 |
|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 | 第26-27页 |
| 3.健全国家法治环境 | 第27-29页 |
| (二)社会层面 | 第29-32页 |
| 1.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 2.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 第30-31页 |
| 3.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 | 第31-32页 |
| (三)公民层面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