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粒子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3 武汉市气溶胶中水溶性粒子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27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2-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气候 | 第22页 |
2.1.3 土壤 | 第22页 |
2.1.4 植被 | 第22-23页 |
2.2 武汉市大气污染概况 | 第23-27页 |
2.2.1 优良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 第23-24页 |
2.2.2 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 | 第24-25页 |
2.2.3 新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中心城区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27-29页 |
3.1.1 采样点选取 | 第27-28页 |
3.1.2 样品采集 | 第28-29页 |
3.2 样品分析 | 第29-31页 |
3.2.1 水溶性离子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29页 |
3.2.2 测定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控制 | 第29-31页 |
第4章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中主要颗粒物污染特征 | 第31-36页 |
4.1 PM_(2.5)、PM_(10)、TSP质量浓度季节变化 | 第31-34页 |
4.1.1 PM_(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 | 第31页 |
4.1.2 PM_(10)、TSP质量浓度季节变化 | 第31-34页 |
4.2 PM_(2.5)、PM_(10)和TSP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4.2.1 PM_(2.5)、PM_(10)和TSP浓度与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4.2.2 PM_(2.5)、PM_(10)和TSP浓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4.2.3 PM_(2.5)、PM_(10)和TSP浓度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第5章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 第36-56页 |
5.1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研究 | 第36-46页 |
5.1.1 湖北大学主校区溶性离子年均浓度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5.1.2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分析 | 第38-41页 |
5.1.3 湖北大学主校区水溶性离子季节分布特征 | 第41-46页 |
5.2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主要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5.2.1 PM_(2.5)中各水溶性离子的相互关系 | 第46-47页 |
5.2.2 PM_(10)中各水溶性离子的相互关系 | 第47-48页 |
5.2.3 TSP中各水溶性离子的相互关系 | 第48页 |
5.3 湖北大学主校区气溶胶水溶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 | 第48-56页 |
5.3.1 风向风速对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 第48-50页 |
5.3.2 水溶性离子与平均温度的相关性 | 第50-53页 |
5.3.3 水溶性离子与相对湿度相关性 | 第53-56页 |
第6章 湖北大学主校区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酸碱性研究 | 第56-61页 |
6.1 气溶胶中不同粒级颗粒物的酸碱性计算 | 第56-58页 |
6.2 气溶胶不同粒级颗粒物的酸碱性分析 | 第58-61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7.2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