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贷款诈骗罪的基础理论 | 第7-19页 |
(一) 贷款诈骗罪案情分析 | 第7-8页 |
(二) 贷款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 第8-14页 |
1、贷款诈骗罪的客体 | 第8页 |
2、贷款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8-11页 |
(1) 贷款诈骗行为 | 第8-10页 |
(2) 贷款诈骗罪的数额 | 第10-11页 |
3、贷款诈骗罪的主体 | 第11-12页 |
4、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12-14页 |
(三)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分 | 第14-19页 |
1、骗取贷款罪的构成特征 | 第14-16页 |
2、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界定 | 第16-19页 |
二、"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的刑法定性 | 第19-32页 |
(一) "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概览 | 第19-25页 |
1、"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的概念及流程 | 第19-21页 |
2、"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产生的原因及现状 | 第21-24页 |
3、"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中购车人的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二) "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司法适用的困惑 | 第25-27页 |
1、民事纠纷和刑事规制的选择 | 第25-26页 |
2、骗取贷款罪适用的不足 | 第26页 |
3、贷款诈骗罪规制的尝试 | 第26-27页 |
(三) "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27-32页 |
1、对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分析 | 第27-30页 |
2、对"零首付超贷"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30-32页 |
(1) 提供抵押物贷款 | 第30-31页 |
(2) 所贷之款尚未到期 | 第31-32页 |
(3) 以所贷之款作其它投资牟利 | 第32页 |
三、以贷款诈骗罪认定"零首付超贷"购车模式的法律思考 | 第32-38页 |
(一) 案情定性思考 | 第32-33页 |
(二) 司法实践的困惑 | 第33-35页 |
(三) 司法规制的出路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