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以无锡市A区公益性社会组织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7页
        一、社会组织发展的背景第13-14页
        二、“互联网+”战略提出的背景第14-16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7-20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第20-21页
        一、论文研究框架第20页
        二、论文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21-22页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1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界定第22-28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22-24页
        一、社会组织第22-23页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第23页
        三、虚拟社会组织第23-24页
    第二节 理论界定第24-28页
        一、治理理论第24-25页
        二、公民社会理论第25-26页
        三、政府失灵理论第26-28页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第28-43页
    第一节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几个阶段第28-29页
    第二节 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特点第29-34页
        一、社会组织总数增长快速第29-31页
        二、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幅提升第31页
        三、服务领域分布相对集中第31-32页
        四、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明显第32-34页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第34-38页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几个特征第34-36页
        二、互联网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第36-38页
        三、社会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可能存在的发展机遇第38页
    第四节 “互联网+”背景下无锡市A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第38-43页
        一、A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第38-40页
        二、互联网时代A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特征呈现第40-43页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3-48页
    第一节 政府的立法和行政体制建设的存在滞后性第43-44页
        一、政府规制对虚拟社会组织没有明确规定第43页
        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良性关系没有形成第43-44页
        三、地方政府的登记管理无法有效覆盖新型社会组织第44页
        四、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不够第44页
    第二节 社会自治的水平偏低第44-46页
        一、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不到位第44-45页
        二、社会公益文化氛围缺乏第45页
        三、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不够第45-46页
    第三节 部分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偏弱第46-48页
        一、发展要素匮乏第46页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第46页
        三、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第46-47页
        四、活动空间狭窄第47-48页
第五章 阻碍“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第48-52页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原因第48-49页
        一、政府对“互联网+”社会组织的新模式重视程度不够第48页
        二、政府规划缺乏远见第48页
        三、落后的登记制度制约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第48-49页
        四、政策扶持的针对性不够第49页
    第二节 社会层面的原因第49-50页
        一、落后的社会传统观念仍有残留第49页
        二、参与公益实践的门槛有时过高第49-50页
        三、缺乏监督社会组织的客观条件第50页
    第三节 社会组织自身层面原因第50-52页
        一、社会组织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第50-51页
        二、人才的发展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第51页
        三、社会组织信息不公开第51-52页
第六章 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对策第52-59页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做法借鉴第52-54页
        一、完善政策法规第52页
        二、加大扶持力度第52-53页
        三、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全方位监管第53页
        四、善于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第53-54页
        五、加强工作力量第54页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几点对策第54-59页
        一、政府要在宏观层面加强引导扶持监管作用第54-56页
        二、社会层面要营造人人支持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第56-57页
        三、社会组织自身要在“内强外树”上下功夫第57-59页
第七章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完善
下一篇:基层信访治理变迁研究--以东部地区Y街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