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

液压机系统能量耗散的量化表征及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绪论第19-33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9-23页
        1.1.1 温室效应日益凸显第19-20页
        1.1.2 低碳发展面临挑战第20-22页
        1.1.3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第22-23页
    1.2 课题的提出第23-2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1页
        1.3.1 能量单元方面第24-25页
        1.3.2 控制回路方面第25-27页
        1.3.3 制造工艺方面第27-29页
        1.3.4 能量回收方面第29-30页
        1.3.5 研究现状总结第30-31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31-33页
2 基于热力学理论的液压机系统能量分析框架第33-49页
    2.1 液压机概述第33-36页
    2.2 能量损失的本质规律第36-41页
        2.2.1 能量的双重属性第36-38页
        2.2.2 概念的引入第38-40页
        2.2.3 狭义的提出第40-41页
    2.3 基于热力学理论的能量系统分析方法第41-48页
        2.3.1 能量系统分析模型第41-43页
        2.3.2 能量系统理论最高效率第43-45页
        2.3.3 能量系统分析步骤第45-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液压机系统的能量损耗特性量化表征方法第49-77页
    3.1 液压机能量要素提取第49-54页
        3.1.1 用户需求域分析第49-50页
        3.1.2 功能域分析第50-51页
        3.1.3 液压机物理域分析第51页
        3.1.4 能量要素提取第51-53页
        3.1.5 能量要素聚类分析第53-54页
    3.2 液压机系统单元的能量耗散量化分析第54-72页
        3.2.1 “电能”至“机械能”单元(E-M)第54-60页
        3.2.2 “机械能”至“液压能”单元(M-H)第60-67页
        3.2.3 “液压能”至“液压能”单元(H-H)第67-70页
        3.2.4 “液压能”至“机械能”单元(E-M)第70-71页
        3.2.5 “机械能”至“成形能”单元(M-D)第71页
        3.2.6 “热能”至“热能”单元(H-H)第71-72页
    3.3 液压机系统的能量流分析第72-76页
        3.3.1 液压机服役过程的能量流分析模型第72-73页
        3.3.2 液压机服役过程的能量流分析步骤第73-75页
        3.3.3 液压机系统的理论最高效率第75-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面向时序负载的液压机系统能量匹配控制方法第77-95页
    4.1 液压机系统能量匹配控制基础第77-79页
        4.1.1 成形加工的负载特性第77-78页
        4.1.2 驱动特性与负载特性的匹配关系第78-79页
    4.2 液压机系统的全局能量匹配控制方法第79-85页
        4.2.1 基本概念第79-80页
        4.2.2 液压机系统的全局能量匹配控制策略第80-82页
        4.2.3 液压机系统的全局能量匹配控制过程第82-85页
    4.3 液压机系统的局部能量匹配控制方法第85-93页
        4.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特性第85-89页
        4.3.2 比例变量泵的斜盘角控制特性第89-90页
        4.3.3 面向能量匹配的电机泵组解耦控制第90-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5 液压机系统能量耗散量化表征与节能控制实例第95-119页
    5.1 研究案例概述第95-96页
    5.2 RZU2000液压机主传动系统的能量要素分析第96-101页
        5.2.1 能量要素提取第96-98页
        5.2.2 能量要素分析第98-101页
    5.3 RZU2000液压机主传动系统服役阶段能量流分析第101-113页
        5.3.1 基础数据获取第102-103页
        5.3.2 能量耗散分布计算第103-110页
        5.3.3 能量耗散特性分析第110-112页
        5.3.4 理论最高效率分析第112-113页
    5.4 面向时序负载的液压机系统能量匹配控制方法应用及节能潜力估算第113-118页
        5.4.1 物理架构搭建第113-115页
        5.4.2 节能潜力估算第115-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6.1 结论第119-120页
    6.2 创新点第120页
    6.3 研究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成果情况第130页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第130页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据驱动的短中期电力需求预测优化学习方法研究
下一篇:兼变传衍、持经达变—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