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电气设备论文

基于SoC的立方体卫星电气系统设计与控制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电气系统发展现状第10页
        1.2.2 SoC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第10-1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基于SOC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5-24页
    2.1 SOC芯片的选型第15-18页
        2.1.1 SoC选型的依据第15-16页
        2.1.2 SoC性能参数第16-17页
        2.1.3 SoC总体结构第17-18页
    2.2 总体方案设计第18-23页
        2.2.1 星载计算机系统方案第19-20页
        2.2.2 供配电系统第20页
        2.2.3 姿态控制方案与实现第20-21页
        2.2.4 通信方式第21-23页
        2.2.5 立方星总体架构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星载计算机系统设计第24-45页
    3.1 星载计算机系统微小型化设计第24页
    3.2 星载计算机系统方案第24-25页
    3.3 星载计算机系统功能设计第25-37页
        3.3.1 BM3109最小工作系统设计第25-29页
        3.3.2 姿态确定与控制电路第29-32页
        3.3.3 立方星子系统间通信第32-33页
        3.3.4 整星状态监控第33-35页
        3.3.5 图像采集处理功能第35-36页
        3.3.6 立方星星上数据存储第36-37页
    3.4 PCB设计与布局第37-40页
        3.4.1 PCB设计规则第37-38页
        3.4.2 星载计算机系统板设计第38-40页
    3.5 系统性能测试实验第40-44页
        3.5.1 实验软件第40-41页
        3.5.2 实验设备及内容第41页
        3.5.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41-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立方体卫星供配电系统设计第45-59页
    4.1 需求分析与系统指标第45-46页
        4.1.1 整星供电需求分析第45-46页
        4.1.2 供配电系统性能指标第46页
    4.2 太阳电池阵方案第46-49页
        4.2.1 太阳电池阵性能第47-48页
        4.2.2 太阳电池阵安装方式第48-49页
    4.3 星内蓄电池方案第49-50页
    4.4 电路功能设计第50-54页
        4.4.1 电源母线设计第50-52页
        4.4.2 电源变换电路第52-53页
        4.4.3 自动重启配电电路第53-54页
    4.5 与SoC之间通信第54-55页
    4.6 PCB布局与安装方式第55-56页
    4.7 系统性能测试第56-58页
        4.7.1 实验设备及内容第57页
        4.7.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4.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立方体卫星姿态控制实现第59-74页
    5.1 姿态控制方案第59-62页
        5.1.1 姿态控制需求分析第59页
        5.1.2 初步姿控方案第59-60页
        5.1.3 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原理第60-61页
        5.1.4 执行机构模型与参数确立第61-62页
    5.2 姿态运动学模型第62-64页
        5.2.1 欧拉角姿态描述第62-63页
        5.2.2 四元数姿态描述第63-64页
    5.3 姿态控制模型第64-66页
        5.3.1 地球磁场模型第64-65页
        5.3.2 姿态动力学第65页
        5.3.3 干扰力矩第65-66页
    5.4 姿态控制律设计第66-69页
        5.4.1 消旋模式姿态控制律第67-68页
        5.4.2 三轴指向控制律第68页
        5.4.3 偏置动量轮起旋控制律第68-69页
    5.5 姿态控制过程仿真第69-73页
        5.5.1 消旋模式仿真分析第69-70页
        5.5.2 三轴指向仿真分析第70-71页
        5.5.3 偏置动量轮起旋仿真分析第71-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页
    6.2 未来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a2.1来流条件下液体横向射流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