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聚合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4页
    1.1 油品深度脱硫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第13-16页
        1.2.1 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第13-15页
        1.2.2 离子液体催化氧化萃取脱硫第15-16页
    1.3 负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第16-21页
        1.3.1 负载化离子液体用于气体吸附第17-18页
        1.3.2 负载化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第18-20页
        1.3.3 负载化离子液体用于油品脱硫第20-21页
    1.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常用的拟合方法第21-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29页
    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1 实验试剂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脱硫实验第25-27页
        2.2.1 模拟油的配制第25页
        2.2.2 气相色谱检测脱硫率第25-27页
        2.2.3 气相色谱检测脱硫率的实验方法第27页
        2.2.4 脱硫率的计算方法第27页
    2.3 脱硫实验第27-29页
        2.3.1 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第27页
        2.3.2 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27-28页
        2.3.3 剂油比对脱硫率的影响第28-29页
第三章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表征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第29-55页
    3.1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29-30页
        3.1.1 咪唑型离子液体单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29-30页
        3.1.2 咪唑型聚合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30页
    3.2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表征第30-37页
        3.2.1 红外光谱第30-31页
        3.2.2 元素分析第31-32页
        3.2.3 扫描电镜第32-33页
        3.2.4 能谱分析第33-34页
        3.2.5 ~(13)C和~(29)Si固体核磁第34-36页
        3.2.6 凝胶色谱第36-37页
    3.3 热稳定性测试第37页
    3.4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脱硫性能的研究第37-53页
        3.4.1 脱硫率的影响因素第37-40页
        3.4.2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吸附等温实验第40-50页
        3.4.3 聚合咪唑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吸附热力学研究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表征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第55-78页
    4.1 分步法合成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第55-56页
        4.1.1 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胶的合成第55页
        4.1.2 乙烯基吡啶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55-56页
        4.1.3 聚合烯丙基吡啶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56页
    4.2 一步法合成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第56-57页
        4.2.1 乙烯基吡啶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56-57页
        4.2.2 聚合烯丙基吡啶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合成第57页
    4.3 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表征第57-63页
        4.3.1 红外光谱第57-59页
        4.3.2 元素分析第59-60页
        4.3.3 扫描电镜第60-61页
        4.3.4 能谱分析第61-62页
        4.3.5 ~(13)C固体核磁第62页
        4.3.6 凝胶色谱第62-63页
    4.4 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脱硫性能的研究第63-75页
        4.4.1 脱硫率的影响因素第63-65页
        4.4.2 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吸附等温实验第65-73页
        4.4.3 聚合吡啶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硅胶的吸附热力学研究第73-75页
    4.5 SPIMILS-SG与SPPYILS-SG脱硫性能对比第75页
    4.6 吸附脱硫机理第75-76页
    4.7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吸附剂的再生第78-81页
    5.1 SPIMILS-SG和SPPYILS-SG的再生实验第78-80页
        5.1.1 SPImILs-SG的再生实验第78-79页
        5.1.2 SPPyILs-SG的再生实验第79-80页
    5.2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过程研究
下一篇:石油基COPNA树脂的可控制备及静电纺丝可纺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