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 第12-18页 |
| ·研究区域位置和自然概况 | 第12-13页 |
| ·气候 | 第12页 |
| ·地貌 | 第12页 |
| ·土壤 | 第12页 |
| ·植被 | 第12-13页 |
| ·实验样地设置 | 第13-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 ·盐分胁迫对不同植物生长和种间竞争作用的测定 | 第14-15页 |
| ·植物种子采集和培养 | 第14页 |
| ·栽培容器和培养基制备 | 第14页 |
| ·实验设计 | 第14-15页 |
| ·实验说明 | 第15页 |
| ·土壤含盐量的测定 | 第15页 |
| ·群落盖度测量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15-16页 |
| ·群落内各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测定 | 第16页 |
| ·原生群落草本植物盐胁迫实验 | 第16页 |
| ·不同植物着生处土壤含盐量梯度测定 | 第16页 |
| ·不同群落红沙泌盐量测定 | 第16-17页 |
| ·红沙群落面积遥感动态监测 | 第17-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38页 |
| ·土壤盐分含量与植物群落变化 | 第18-19页 |
| ·盐分胁迫对不同植物生长和种间竞争作用 | 第19-23页 |
| ·红沙+多根葱群落水平格局 | 第23-27页 |
| ·红沙群落土壤盐分的水平异质性 | 第27-30页 |
| ·盐岛的成因及范围 | 第30-33页 |
| ·土壤盐分平衡对红沙群落的长期影响 | 第33-38页 |
| 3 结论 | 第38-40页 |
| 1. 红沙在荒漠草原区形成群落的机制 | 第38页 |
| 2. 植物在生态适应中的权衡 | 第38-39页 |
| 3. 地带性植被形成与稳定的原因与机制初探 | 第39-40页 |
| 4 讨论 | 第40-48页 |
| ·植物在竞争力和耐受力之间的权衡 | 第40-41页 |
| ·环境变化可能对红沙与草本植物竞争结果的影响和群落演替 | 第41-43页 |
| ·红沙可能起源和分布属性 | 第43-46页 |
| ·红沙群落的土壤遥感解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 ·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