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比亚迪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3 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绩效评价 | 第17页 |
2.1.2 财务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3 比亚迪财务绩效的体系构建及评价 | 第20-47页 |
3.1 公司概况与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3.1.2 行业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2 财务绩效现状 | 第24-30页 |
3.2.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24-26页 |
3.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26-27页 |
3.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27-28页 |
3.2.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28-30页 |
3.3 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30-36页 |
3.3.1 比亚迪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0-35页 |
3.3.2 利益相关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4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8页 |
3.4.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6-37页 |
3.4.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38页 |
3.5 财务绩效评价 | 第38-47页 |
3.5.1 数据选取及信息来源 | 第38-39页 |
3.5.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39-40页 |
3.5.3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 第40页 |
3.5.4 提取主成分确定公共因子 | 第40-42页 |
3.5.5 因子分析结论 | 第42-43页 |
3.5.6 综合得分排名分析 | 第43-47页 |
4 提高比亚迪财务绩效的对策 | 第47-53页 |
4.1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生产成本 | 第47-48页 |
4.1.1 建立供应商长期合作机制 | 第47-48页 |
4.1.2 鼓励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 第48页 |
4.2 加大偿债和现金流量风险的管控力度 | 第48-49页 |
4.2.1 加强偿债风险的防范 | 第48-49页 |
4.2.2 规范现金流的内部控制 | 第49页 |
4.3 提升应收账款回款能力 | 第49-51页 |
4.3.1 改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 | 第50页 |
4.3.2 建立应收账款信用机制 | 第50-51页 |
4.4 产品升级提升销售业绩 | 第51-53页 |
4.4.1 对技术人员实现薪酬激励 | 第51页 |
4.4.2 加大R&D经费投入 | 第51-53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个人情况 | 第63页 |
教育背景 | 第63页 |
科研经历 | 第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