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2-13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2.2 研究仪器及方法 | 第13-14页 |
2.2.1 研究仪器 | 第13页 |
2.2.2 图像采集 | 第13页 |
2.2.3 彩色血流情况分级的评估 | 第13-14页 |
2.2.4 弹性图像改良4分法的评估 | 第14页 |
2.2.5 弹性图像应变率比值的测定 | 第14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21页 |
3.1 甲状旁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 | 第15页 |
3.2 增生组和腺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15-16页 |
3.3 增生组和腺瘤组二维超声及血流特点比较 | 第16-17页 |
3.4 增生组和腺瘤组改良4分法与病理结果比较 | 第17页 |
3.5 增生组和腺瘤组应变率比值法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 第17-19页 |
3.6 应变率比值法与改良4分法鉴别增生及腺瘤ROC曲线比较 | 第19-2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1-26页 |
4.1 甲状旁腺的生理功能 | 第21页 |
4.2 正常甲状旁腺超声表现 | 第21-22页 |
4.3 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二维超声表现 | 第22页 |
4.4 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表现 | 第22-23页 |
4.5 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改良4分法的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4.6 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4.7 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改良4分法的比较 | 第25页 |
4.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25-2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附图 | 第3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综述 | 第37-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