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光通信的发展及现状 | 第8-12页 |
1.2.1 光通信的发展 | 第8-11页 |
1.2.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DP-QPSK相干光通信传输系统原理 | 第14-26页 |
2.1 QPSK传输系统原理 | 第14-16页 |
2.1.1 QPSK的调制 | 第15页 |
2.1.2 QPSK的解调 | 第15-16页 |
2.2 DP-QPSK相干光通信系统原理 | 第16-24页 |
2.2.1 光发送端原理 | 第16-19页 |
2.2.2 发送端的设计 | 第19-21页 |
2.2.3 传输链路的设计 | 第21页 |
2.2.4 2×4混频器 | 第21-24页 |
2.2.5 光接收端的设计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DP-QPSK相干光通信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26-52页 |
3.1 Optisystem仿真平台简介 | 第26-27页 |
3.2 DP-QPSK相干光通信传输系统的仿真设计 | 第27-43页 |
3.2.1 发送端的设计 | 第27-32页 |
3.2.2 传输链路的设计 | 第32-37页 |
3.2.3 接收端的设计 | 第37-43页 |
3.3 DP-QPSK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43-49页 |
3.3.1 发送端的性能分析 | 第43-46页 |
3.3.2 传输链路的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3.3.3 接收端的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误码测试的原理与设计 | 第52-64页 |
4.1 误码检测原理 | 第52-59页 |
4.1.1 误码的产生及检测方法 | 第52-53页 |
4.1.2 PRBS码型发生器设计原理 | 第53-57页 |
4.1.3 典型的误码测试链路 | 第57-58页 |
4.1.4 高速传输数据收发模块 | 第58-59页 |
4.2 误码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59-63页 |
4.2.1 PRBS码型发生器 | 第60页 |
4.2.2 高速传输数据收发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4.2.3 误码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61-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