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蛭石的有机改性及其对抗生素和环境激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抗生素和环境激素的概况第13-15页
        1.1.1 抗生素的来源与危害第13-14页
        1.1.2 环境激素的来源与危害第14-15页
    1.2 处理技术现状第15-18页
        1.2.1 微生物降解第15-16页
        1.2.2 高级氧化第16-17页
        1.2.3 光解和水解第17页
        1.2.4 吸附第17-18页
    1.3 抗生素和环境激素的吸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有机蛭石概述第19-22页
        1.4.1 蛭石简介第19-20页
        1.4.2 蛭石的有机改性第20-22页
        1.4.3 有机蛭石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第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2-24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制备及分析方法第24-32页
    2.1 实验器材第24-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3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材料的制备第26-27页
        2.2.1 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第26-27页
        2.2.2 改性蛭石的制备第27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第27-29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27-28页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28页
        2.3.3 热分析(TG-DTG)第28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SEM/EDS)第28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第28-29页
        2.3.6 Zeta电位(Zeta potential)第29页
    2.4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第29-32页
        2.4.1 动力学吸附模型第29-30页
        2.4.2 等温吸附模型第30-31页
        2.4.3 热力学吸附模型第31-32页
第三章 卵磷脂改性蛭石对土霉素和环丙沙星的吸附研究第32-55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卵磷脂改性蛭石的表征分析第33-40页
        3.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3-34页
        3.2.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3.2.3 热分析(TG-DTG)第35-37页
        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SEM/EDS)第37-38页
        3.2.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BET)第38-39页
        3.2.6 Zeta电位分析(Zeta potential)第39-40页
    3.3 改性蛭石对土霉素和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0-52页
        3.3.1 实验步骤与方法第40-42页
        3.3.2 不同比例改性蛭石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2页
        3.3.3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第42-43页
        3.3.4 吸附动力学第43-45页
        3.3.5 吸附等温线第45-46页
        3.3.6 吸附热力学第46-48页
        3.3.7 溶液pH值的影响第48-49页
        3.3.8 共存阳离子的影响第49-51页
        3.3.9 吸附机理分析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四章 甜菜碱改性蛭石对双酚A和四溴双酚A的吸附研究第55-77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甜菜碱改性蛭石的表征分析第56-63页
        4.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6-57页
        4.2.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7-58页
        4.2.3 热分析(TG-DTG)第58-60页
        4.2.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60页
        4.2.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BET)第60-62页
        4.2.6 Zeta电位分析(Zeta potential)第62-63页
    4.3 改性蛭石对双酚A和四溴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第63-75页
        4.3.1 实验步骤与方法第63-64页
        4.3.2 不同比例改性蛭石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4.3.3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第65-66页
        4.3.4 溶液pH值的影响第66页
        4.3.5 吸附动力学第66-68页
        4.3.6 吸附等温线第68-70页
        4.3.7 吸附热力学第70-71页
        4.3.8 吸附剂再生第71-72页
        4.3.9 同时吸附离子型和分子型污染物研究第72-74页
        4.3.10 吸附效果对比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91页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件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和碳化物衍生碳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下一篇:应用金属离子掺杂MIL-101(Fe)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