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总体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一)总体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对金融业经营体制和监管模式的认识 | 第16-22页 |
一、对金融业经营体制的认识 | 第16-19页 |
(一)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比较分析 | 第16-18页 |
(二)混业经营模式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 | 第18-19页 |
二、对金融业监管模式的认识 | 第19-22页 |
(一)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的比较分析 | 第19页 |
(二)对金融监管模式的进一步探讨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监管模式的变迁 | 第22-36页 |
一、美、英、日、德四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变迁 | 第23-33页 |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 第23-26页 |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 第26-28页 |
(三)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 第28-31页 |
(四)德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 | 第31-33页 |
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6页 |
(一)监管模式的改革应紧跟金融形势的变化 | 第33-34页 |
(二)加强结合经济金融形势的金融监管协调 | 第34-35页 |
(三)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逐步转变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混业经营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提出的挑战 | 第36-44页 |
一、混业经营在我国的实践 | 第36-40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 | 第36-38页 |
(二)交叉性金融理财产品 | 第38-40页 |
二、我国现行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 第40-41页 |
三、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形势与现行监管模式的冲突性分析 | 第41-44页 |
(一)监管体系缺乏法律基础 | 第41-42页 |
(二)各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不足 | 第42-43页 |
(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效率低 | 第43页 |
(四)分业监管限制金融产品创新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设计构想 | 第44-52页 |
一、对我国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过渡期设计 | 第44-46页 |
(一)构建过渡期的伞状监管模式 | 第45页 |
(二)优化伞型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操作流程 | 第45-46页 |
二、对我国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远期设计 | 第46-48页 |
(一)构建远期的统一监管模式 | 第46-47页 |
(二)优化统一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操作流程 | 第47-48页 |
三、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 第48-52页 |
(一)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第48页 |
(二)完善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三)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 第49-50页 |
(四)推进金融监管的国际化协作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