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动力治疗简介 | 第12-18页 |
1.2.1 近红外光激发光动力治疗 | 第12-13页 |
1.2.2 上转换发光机理 | 第13-16页 |
1.2.3 上转换纳米粒子光动力治疗 | 第16-18页 |
1.3 光热治疗简介 | 第18页 |
1.4 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1.5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表征方法 | 第26-31页 |
2.2.1 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26页 |
2.2.2 X射线衍射仪 | 第26页 |
2.2.3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 | 第26-27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7页 |
2.2.5 荧光光谱测试 | 第27页 |
2.2.6 样品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测试 | 第27页 |
2.2.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7-28页 |
2.2.8 CT成像 | 第28页 |
2.2.9 核磁共振成像 | 第28页 |
2.2.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第28-29页 |
2.2.11 细胞上转换荧光成像 | 第29页 |
2.2.12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9页 |
2.2.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UCNPs@MS-PS-M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动力治疗研究 | 第31-57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材料制备 | 第32-34页 |
3.2.1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3.3 体外测试 | 第34-36页 |
3.3.1 光敏性测试 | 第34-35页 |
3.3.2 生物相容性测试 | 第35页 |
3.3.3 细胞毒性测试 | 第35页 |
3.3.4 细胞吞噬实验 | 第35-36页 |
3.3.5 细胞AM-PI成像测试 | 第36页 |
3.4 活体测试 | 第36-3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7-54页 |
3.5.1 物相、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37-43页 |
3.5.2 光学性质分析 | 第43-45页 |
3.5.3 光动力活性分析 | 第45-47页 |
3.5.4 多模式成像分析 | 第47-50页 |
3.5.5 细胞相容性、吞噬及光动力治疗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5.6 活体治疗效果分析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MoO_x-PEG-Au25材料的制备及光热/光动力治疗研究 | 第57-78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材料制备 | 第58-59页 |
4.2.1 MoO_x-PEG纳米片的制备 | 第58-59页 |
4.2.2 复合材料MoO_x-PEG-Au_(25)(Capt)_(18)~-的制备 | 第59页 |
4.3 体外测试 | 第59-62页 |
4.3.1 光敏性测试 | 第60页 |
4.3.2 MoO_x纳米片降解测试 | 第60页 |
4.3.3 生物相容性测试 | 第60-61页 |
4.3.4 细胞毒性测试 | 第61页 |
4.3.5 细胞吞噬实验 | 第61页 |
4.3.6 细胞AM-PI成像测试 | 第61-62页 |
4.4 活体测试 | 第62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62-76页 |
4.5.1 物相、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62-66页 |
4.5.2 光热性质分析 | 第66-68页 |
4.5.3 光敏性质分析 | 第68-69页 |
4.5.4 可降解性分析 | 第69-70页 |
4.5.5 细胞相容性、毒性及吞噬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4.5.6 活体治疗分析 | 第73-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