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校园广场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相关定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4-15页 |
·针对校园的研究 | 第15-16页 |
·相关研究空白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2 京西校园广场概述 | 第19-30页 |
·京西校园概况 | 第19-22页 |
·石景山区的校园概况及分布 | 第19-21页 |
·房山区校园概况 | 第21-22页 |
·门头沟地区校园概况 | 第22页 |
·京西校园广场概况 | 第22-25页 |
·京西校园广场的分布 | 第22-25页 |
·京西校园广场的类型 | 第25页 |
·京西校园广场的发展演变 | 第25-29页 |
·京西广场的形成模式 | 第25-28页 |
·京西广场发展演变的特点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京西校园广场特点与存在问题 | 第30-42页 |
·影响京西校园广场规划设计的特殊要素 | 第30-31页 |
·教育投入与京西校园广场的建设 | 第30页 |
·生源与校园开放性 | 第30页 |
·京西文化与校园广场文化氛围的塑造 | 第30-31页 |
·京西校园广场现状特点比较 | 第31-38页 |
·广场的尺度、规模的对比 | 第31-36页 |
·广场人均指标的对比 | 第36-37页 |
·广场利用率 | 第37-38页 |
·京西校园广场建设存在问题 | 第38-41页 |
·对"行为"认识匮乏 | 第38页 |
·广场与城市联系不够密切 | 第38-40页 |
·广场的空间品质差 | 第40页 |
·广场的植物配置与季节存在"间隙" | 第40-41页 |
·广场的可识别性差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校园广场设计策略 | 第42-59页 |
·重行为的设计策略 | 第42-45页 |
·校园广场内的行为分类及对广场设计的影响 | 第43-45页 |
·"弱建筑"式设计模式的主要方法 | 第45页 |
·相应的设计案例 | 第45页 |
·重功能的设计策略——程式化设计模式 | 第45-47页 |
·"由内而外"的设计思维 | 第46页 |
·相应的设计技巧和手法 | 第46页 |
·相应的设计案例 | 第46-47页 |
·设计策略的评价 | 第47页 |
·重空间的设计策略——空间多维化设计模式 | 第47-50页 |
·多维复合空间的设计思维 | 第47-48页 |
·如何营造宜人的空间序列 | 第48-49页 |
·相应案例——沈阳建筑大学 | 第49-50页 |
·重场所的设计策略 | 第50-54页 |
·文化环境下的设计思维 | 第50-51页 |
·场所精神的营造 | 第51-54页 |
·重场地的设计策略——与环境的协调设计模式 | 第54-57页 |
·场地分析下的设计思维 | 第54页 |
·场地的组成因素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校园广场与一体化设计策略 | 第59-78页 |
·一体化设计思维的设计元素组成及其优先级划分 | 第59-62页 |
·一体化设计策略特点 | 第59-60页 |
·一体化设计思维下的设计元素组成 | 第60页 |
·一体化设计思维的横向因素——行为分析 | 第60页 |
·设计元素的取舍、等级划分与设计的阶段性 | 第60-62页 |
·一体化设计模式实现的主要途径 | 第62-67页 |
·通过空间的延伸与连接达到设计一体化 | 第62-66页 |
·通过相同设计元素的再现达到设计一体化 | 第66页 |
·通过材料的使用达到设计一体化 | 第66-67页 |
·通过尺度的把握达到设计的一体化 | 第67页 |
·一体化设计策略实施与过程控制 | 第67-72页 |
·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67-71页 |
·几个关键的环节 | 第71-72页 |
·控制模型的基本原则 | 第72页 |
·典型校园广场案例分析 | 第72-77页 |
·沈阳建筑大学 | 第72-74页 |
·中国美院中心广场设计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一体化设计策略指导下的京西校园广场设计实例 | 第78-100页 |
·项目概况 | 第78页 |
·前期策划与设计定位 | 第78-86页 |
·校园问卷调查 | 第78-83页 |
·实地调研 | 第83-86页 |
·设计依据 | 第86-87页 |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 第87页 |
·具体设计 | 第87-100页 |
·广场的总平面设计 | 第87-92页 |
·广场的景观设计 | 第92-96页 |
·基础配套设施 | 第96-98页 |
·工程造价 | 第98-100页 |
结语 | 第100-101页 |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0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103-10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