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进士及第后相关活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选题缘由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0.3 主要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北宋科举制度的演进与进士及第后的主要活动 | 第15-21页 |
1.1 隋唐以来科举的发展与及第后的相关活动 | 第15-16页 |
1.2 北宋科举制度的演进 | 第16-18页 |
1.3 北宋时期进士及第后主要活动的变化 | 第18-21页 |
2 唱名赐第的创建及其仪制 | 第21-34页 |
2.1 唱名赐第的创建时间及背景 | 第21-22页 |
2.2 唱名赐第的具体仪制 | 第22-29页 |
2.2.1 唱名赐第的举行时间和场所 | 第22-23页 |
2.2.2 唱名赐第仪式的参与者 | 第23-25页 |
2.2.3 唱名赐第的具体流程 | 第25-28页 |
2.2.4 释褐赐袍笏仪式 | 第28-29页 |
2.3 录取人数增加与唱名仪式的变化 | 第29-31页 |
2.4 唱名赐第后的谢恩仪式 | 第31-34页 |
3 闻喜宴的举行及其仪制 | 第34-48页 |
3.1 闻喜宴的建置及其演变 | 第34-37页 |
3.1.1 闻喜宴的创制时间 | 第34-35页 |
3.1.2 闻喜宴赐宴地点和时间的变化 | 第35-37页 |
3.2 辟雍赐闻喜宴仪 | 第37-45页 |
3.2.1 闻喜宴的布置筹备与参宴人员 | 第40-42页 |
3.2.2 闻喜宴具体程式及闻喜宴乐 | 第42-43页 |
3.2.3 闻喜宴赐花仪式 | 第43-45页 |
3.3 闻喜宴其他相关仪制规定 | 第45-48页 |
3.3.1 闻喜宴赐诗、箴等 | 第45-46页 |
3.3.2 探花之俗及其他相关规定 | 第46-48页 |
4 谒谢先圣先师等其他相关活动 | 第48-58页 |
4.1 谒谢先圣先师的活动及其仪制 | 第48-51页 |
4.1.1 谒谢先圣先师活动的源起 | 第48-49页 |
4.1.2 谒谢先圣先师活动的仪制 | 第49-51页 |
4.2 造《同年小录》并题名 | 第51-55页 |
4.2.1 同年小录之由来与刊小录 | 第51-52页 |
4.2.2 同年小录具体内容 | 第52-54页 |
4.2.3 题名活动 | 第54-55页 |
4.3 拜黄甲叙同年活动 | 第55-56页 |
4.4 状元给驺与跨马游街 | 第56-58页 |
5 北宋进士及第后相关活动的意义及影响 | 第58-64页 |
5.1 北宋进士及第后相关活动的意义 | 第58-59页 |
5.2 北宋进士及第后相关活动的影响 | 第59-64页 |
5.2.1 促进读书入仕之风的盛行 | 第59-61页 |
5.2.2 推动同年政治团体的形成和发展 | 第61-62页 |
5.2.3 刺激“榜下捉婿”风潮的演绎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