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导电高分子的简述 | 第11-13页 |
1.1.1 常用的导电高分子 | 第11-12页 |
1.1.2 导电高分子的掺杂类型 | 第12-13页 |
1.2 导电高分子图案化 | 第13-22页 |
1.2.1 软光刻 | 第14-15页 |
1.2.2 微接触印刷 | 第15-16页 |
1.2.3 喷墨打印 | 第16-17页 |
1.2.4 激光图案化 | 第17-18页 |
1.2.5 光刻 | 第18-19页 |
1.2.6 电子束刻蚀 | 第19-20页 |
1.2.7 浸蘸笔纳米印刷术 | 第20页 |
1.2.8 扫描探针光刻技术 | 第20-21页 |
1.2.9 其他光刻技术 | 第21-22页 |
1.3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 | 第22-28页 |
1.3.1 生物传感器 | 第22-24页 |
1.3.2 细胞/组织工程学 | 第24-27页 |
1.3.3 制动器 | 第27-28页 |
1.4 本文中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医用钛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构建 | 第31-47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1-32页 |
2.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2.2.3 钛片与三位钛支架预处理 | 第33页 |
2.2.4 钛表面碱热处理 | 第33-34页 |
2.2.5 微图案加工 | 第34页 |
2.2.6 样品材料表征方法 | 第34页 |
2.2.7 蛋白吸附性能表征 | 第34-35页 |
2.2.8 基于三维支架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2.3.1 三维钛支架的构建 | 第36页 |
2.3.2 不同反应温度对三维支架表面构建钛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3 基于不同纳米结构的表面的三维多孔支架的性能研究 | 第38-42页 |
2.3.4 激光处理对钛表面模板构建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5 微图案的元素分析与导电性差异 | 第44-45页 |
2.3.6 钛表面构建不同图案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纳米结构聚吡咯微图案的构建 | 第47-62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2.3 纳米结构聚吡咯的构建 | 第49-50页 |
3.2.4 材料测试表征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3.3.1 模板C-zone构建预成核层聚吡咯 | 第50-53页 |
3.3.2 掺杂剂浓度对聚吡咯纳米结构的调控 | 第53-54页 |
3.3.3 电流密度对聚吡咯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4 聚合时间对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5 纳米结构聚吡咯的化学成分表征 | 第56-58页 |
3.3.6 微图案的氧化还原特性与电学特性 | 第58-60页 |
3.3.7 不同微图案的构建 | 第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微图案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 第62-72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2-63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63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4.3.1 蛋白吸附性能 | 第63-64页 |
4.3.2 体外细胞实验 | 第64-65页 |
4.3.3 葡萄糖检测 | 第65-6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4.4.1 微图案表面润湿角性能 | 第66-67页 |
4.4.2 材料的蛋白吸附性能 | 第67-68页 |
4.4.3 细胞实验 | 第68-69页 |
4.4.4 葡萄糖检测 | 第69-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