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换热器折流板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换热器传热管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非牛顿流体及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非牛顿流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非牛顿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 数值方法在传热强化的应用进展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提出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5.1 提出依据 | 第23-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5-40页 |
2.1 实验流程 | 第25-29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9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1-37页 |
2.4.1 热负荷 | 第31-32页 |
2.4.2 总传热系数 | 第32页 |
2.4.3 管程传热系数 | 第32-34页 |
2.4.4 壳程传热系数 | 第34-36页 |
2.4.5 壳程摩擦因子 | 第36-37页 |
2.4.6 壳程欧拉数 | 第37页 |
2.4.7 总消耗功率 | 第37页 |
2.4.8 螺旋角 | 第37页 |
2.5 不确定度分析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0-48页 |
3.1 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3.2 物理模型 | 第41-42页 |
3.3 物性参数 | 第42页 |
3.4 数值方法 | 第42-43页 |
3.5 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3.6 泄漏流模型修正 | 第44-45页 |
3.7 网格划分和独立性分析 | 第45-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 第48-93页 |
4.1 椭圆管换热器的实验与模拟对比 | 第48-52页 |
4.1.1 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对比 | 第48-49页 |
4.1.2 换热器壳程流场分布 | 第49-52页 |
4.2 椭圆管与圆管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对比 | 第52-59页 |
4.2.1 传热量对比 | 第53页 |
4.2.2 传热系数和压降对比 | 第53-55页 |
4.2.3 努赛尔数和摩擦因子对比 | 第55-58页 |
4.2.4 综合性能对比 | 第58-59页 |
4.2.5 准则数关联式 | 第59页 |
4.3 椭圆管长短轴比对螺旋折流板椭圆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59-72页 |
4.3.1 流速 | 第61页 |
4.3.2 传热量 | 第61-62页 |
4.3.3 传热系数和压降 | 第62-66页 |
4.3.4 综合性能 | 第66-69页 |
4.3.5 准则数关联式 | 第69-72页 |
4.4 螺旋角对螺旋折流板椭圆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 第72-80页 |
4.4.1 流速 | 第73-74页 |
4.4.2 传热量 | 第74页 |
4.4.3 传热系数和压降 | 第74-79页 |
4.4.4 综合性能 | 第79-80页 |
4.5 非牛顿纳米流体在螺旋折流板椭圆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 第80-92页 |
4.5.1 传热量 | 第80-81页 |
4.5.2 传热系数 | 第81-85页 |
4.5.3 压降 | 第85页 |
4.5.4 努赛尔数和摩擦因子 | 第85-88页 |
4.5.5 欧拉数 | 第88-89页 |
4.5.6 综合性能 | 第89-90页 |
4.5.7 准则数关联式 | 第90-9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件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