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0-23页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选题依据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1-1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8-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页
        (三) 研究创新之处第19-20页
    四、相关核心概念的厘定第20-23页
        (一)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第20-21页
        (二) 政治动员第21-23页
第一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依据和背景第23-38页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理论依据第23-29页
        (一)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思想的来源第23-25页
        (二) 早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思想的形成第25-27页
        (三) 早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经验第27-29页
    二、中共政治动员思想在左右江地区的早期传播及实践第29-34页
        (一) 左右江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第29-31页
        (二) 马克思主义在左右江地区的早期传播动员第31-32页
        (三) 东兰农民运动与中共政治动员在右江地区的实践第32-34页
    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有利条件第34-38页
        (一) 蒋桂战争对“俞李”的统战动员提供良好时机第34-35页
        (二) 根据地民众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第35-36页
        (三) 党组织在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其正确领导第36-38页
第二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基本要素第38-52页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发动者第38-45页
        (一) 中共各级党组织第38-39页
        (二) 各“区乡”苏维埃政府第39-40页
        (三) “工农士妇青”群众团体组织第40-43页
        (四) 党政军机关的主要领导人物第43-45页
    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对象第45-47页
        (一) “俞李”为代表的国民党广西左派第45-46页
        (二) 广大的劳苦工农大众第46页
        (三) 党政军机关干部和红军队伍第46-47页
    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第47-52页
        (一) 对“俞李”的统战动员第47-48页
        (二) 引导工农大众积极投身革命的动员第48-49页
        (三) 开赴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转战动员第49-50页
        (四) 与新桂系斗争中的“反围剿”动员第50-52页
第三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方式的分析第52-68页
    一、深入而透彻的思想理论教育第52-55页
        (一) 以劝说诱导的形式对“俞李”做思想政治工作第52-53页
        (二) 加强机关干部对党的理论和革命理论的学习第53-54页
        (三) 推广劳动小学和平民夜校为主的社会教育运动第54-55页
    二、广泛而具体的媒介宣传第55-60页
        (一) 发挥《右江日报》和《工农兵》报刊的媒介作用第55-57页
        (二) 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标语和口号进行宣传鼓动第57-59页
        (三) 颁布“告书”和“布告”来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第59-60页
    三、灵活而多样的革命文艺活动第60-63页
        (一) 用喜闻乐见的山歌来唤醒民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第60-62页
        (二) 以“白话剧”为艺术形式的戏剧表演来宣传革命第62-63页
    四、直接而有效的利益激励第63-68页
        (一) 协助“俞李”清除内部反动势力以巩固其政权第63-64页
        (二) 开展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和要求第64-66页
        (三) 实行“新税制”以减轻工农兵商负担并发展经济第66-68页
第四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评析与启示第68-80页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特点分析第68-71页
        (一) 紧紧把握民族性特征而开展政治动员工作第68-69页
        (二) 根据对象的广泛性而采取多样化的政治动员方式第69页
        (三) 抓住民众内心情感和利益需求开展政治动员第69-71页
    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历史成效第71-76页
        (一) 增强了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觉悟和投身革命热情第71-72页
        (二) 培养了一大批根据地少数民族革命骨干人才第72-73页
        (三) 争取了“俞李”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力量第73-74页
        (四) 改善了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状况第74-76页
    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的现实启示第76-80页
        (一) 完善政治动员主体建设是开展政治动员的前提第76-77页
        (二) 协调各方面利益需求是顺利开展政治动员的基础第77-78页
        (三) 创新政治动员方式是有效开展政治动员的保证第78-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