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基于离散元素法的球磨机介质运动仿真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3.1 离散元素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2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仿真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2 离散元素法在球磨机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42页 |
2.1 概述 | 第26-27页 |
2.2 离散元素法的接触模型及球磨机介质接触模型参数 | 第27-32页 |
2.2.1 离散元素法的接触模型 | 第27-29页 |
2.2.2 球磨机介质接触模型的参数 | 第29-32页 |
2.3 球磨机介质与筒体几何边界的接触判断实现 | 第32-40页 |
2.3.1 筒体边界模型的数据读取 | 第32-35页 |
2.3.2 筒体边界图元的网格化 | 第35-38页 |
2.3.3 球磨机介质与筒体边界的接触判断 | 第38-40页 |
2.4 筒体转矩与球磨机有用功率的计算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3 球磨机内单个介质运动规律的分析 | 第42-51页 |
3.1 不考虑介质自转时单个介质的运动分析 | 第42-44页 |
3.1.1 静摩擦运动阶段 | 第43页 |
3.1.2 动摩擦运动阶段 | 第43-44页 |
3.2 考虑介质自转时单个介质的运动分析 | 第44-46页 |
3.2.1 纯滚动阶段 | 第44-45页 |
3.2.2 既滚动又滑动阶段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3.1 不考虑介质的自转 | 第46-48页 |
3.3.2 考虑介质的自转 | 第48-49页 |
3.3.3 两种情况的运动比较 | 第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4 球磨机介质运动形态的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4.1 实验总体方案 | 第51-52页 |
4.2 实验装置 | 第52-54页 |
4.3 实验设备调试与球磨机介质运动形态的拍摄 | 第54-56页 |
4.4 实验拍摄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5 球磨机介质运动仿真研究的参数确定 | 第61-84页 |
5.1 课题组的离散元素法核心程序及其参数简介 | 第61-65页 |
5.1.1 核心程序简介 | 第61-62页 |
5.1.2 核心程序的主要参数 | 第62-64页 |
5.1.3 核心程序的修改 | 第64-65页 |
5.2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第一次仿真试验 | 第65-68页 |
5.2.1 第一次仿真试验的参数设置 | 第65页 |
5.2.2 第一次仿真试验的试验记录 | 第65-66页 |
5.2.3 第一次仿真试验的记录分析 | 第66-68页 |
5.3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第二次仿真试验 | 第68-71页 |
5.3.1 第二次仿真试验的参数设置 | 第68-69页 |
5.3.2 第二次仿真试验的试验记录 | 第69-70页 |
5.3.3 第二次仿真试验的记录分析 | 第70-71页 |
5.4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第三次仿真试验 | 第71-73页 |
5.4.1 第三次仿真试验的试验记录 | 第71-72页 |
5.4.3 第三次仿真试验的记录分析 | 第72-73页 |
5.5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第四次仿真试验 | 第73-76页 |
5.5.1 第四次仿真试验的记录分析 | 第73-74页 |
5.5.2 第四次仿真试验与实验的结果对比 | 第74-76页 |
5.6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83页 |
5.6.1 介质的位置分布 | 第76-77页 |
5.6.2 介质的速度分布 | 第77-79页 |
5.6.3 介质的能量分布 | 第79-83页 |
5.7 小结 | 第83-84页 |
6 球磨机介质运动的离散元素法仿真研究 | 第84-114页 |
6.1 球磨机介质运动研究 | 第84-91页 |
6.1.1 筒体转速对球磨机介质运动的影响 | 第85-88页 |
6.1.2 研磨体填充率对球磨机介质运动的影响 | 第88-90页 |
6.1.3 摩擦系数对介质运动的影响 | 第90-91页 |
6.2 球磨机有用功率研究 | 第91-98页 |
6.2.1 筒体转速对筒体转矩与球磨机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91-92页 |
6.2.2 研磨体填充率对球磨机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92-97页 |
6.2.3 摩擦系数对球磨机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6.3 研磨体规格大小对球磨机介质运动及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98-103页 |
6.4 球磨机筒体衬板形状参数研究 | 第103-112页 |
6.4.1 衬板类型对球磨机介质运动及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6.4.2 衬板数量对球磨机介质运动及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6.4.3 衬板高度对球磨机介质运动及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6.4.4 衬板的提升面角对球磨机介质运动及有用功率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6.5 小结 | 第112-11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总结 | 第114-115页 |
7.2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附录1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125-127页 |
附录2 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