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导入技术促进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透皮吸收
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回顾 | 第12-17页 |
一、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一)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特点 | 第12页 |
(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性质 | 第12-13页 |
(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效用及作用 | 第13页 |
(五)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优越性和不足 | 第13-14页 |
(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目前在国内外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4页 |
二、促进大分子物质透皮吸收方法及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一)大分子药物透皮吸收 | 第14-15页 |
(二)微针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8页 |
1.1 材料 | 第19-20页 |
1.1.1 仪器 | 第19-20页 |
1.1.2 药品和试剂 | 第20页 |
1.1.3 试剂配制 | 第20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1.2.1 rhEGF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0-22页 |
1.2.2 体外透皮渗透实验 | 第22-24页 |
1.2.3 在体透皮渗透实验 | 第24-27页 |
1.2.4 统计学处理 | 第27-28页 |
结果 | 第28-37页 |
1.离体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1.1 透皮实验分析方法结果 | 第28-29页 |
1.2 离体皮肤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 第29-30页 |
1.3 微针阵列针刺皮肤深度及愈合过程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1.4 体外透皮实验数据结果 | 第31-32页 |
1.5 微针阵列针刺后皮肤反应 | 第32-34页 |
1.6 微针阵列处理后钙黄绿素染色结果 | 第34-35页 |
2.在体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2.1 各组皮肤EGF的含量 | 第35页 |
2.2 各组皮肤肉膜层EGF的含量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46-47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