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安全接入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移动网络认证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UMTS-AKA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EPS-AKA协议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主要内容和特色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LTE系统的安全架构 | 第21-33页 |
2.1 LTE系统概述 | 第21页 |
2.2 EPS系统架构 | 第21-24页 |
2.2.1 接入侧网络架构 | 第22-23页 |
2.2.2 EPC网络架构 | 第23-24页 |
2.3 EPS系统安全架构 | 第24-31页 |
2.3.1 EPS系统安全层次 | 第24-25页 |
2.3.2 EPS系统安全架构 | 第25-27页 |
2.3.3 接入侧安全机制 | 第27-30页 |
2.3.4 LTE系统密钥结构 | 第30-31页 |
2.4 几种常见的攻击方式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EPS-AKA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33-47页 |
3.1 EPS-AKA协议的缺陷 | 第33-34页 |
3.2 改进的EPS-AKA协议 | 第34-35页 |
3.2.1 预共享元素 | 第34页 |
3.2.2 改进后协议的流程 | 第34-35页 |
3.3 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35-38页 |
3.4 协议安全性证明 | 第38-45页 |
3.4.1 串空间模型理论简介 | 第38-41页 |
3.4.2 协议正确性的概念 | 第41-42页 |
3.4.3 认证测试方法简介 | 第42-44页 |
3.4.4 协议的证明 | 第44-45页 |
3.5 协议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LTE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机制分析 | 第47-61页 |
4.1 消息认证 | 第47-48页 |
4.2 密钥流的生成 | 第48-50页 |
4.2.1 基本操作 | 第48-49页 |
4.2.2 LFSR和FSM的时序操作 | 第49页 |
4.2.3 生成EIA1的密钥流 | 第49-50页 |
4.3 IV的同步机制和IK的推导 | 第50-52页 |
4.4 EIA1算法的安全性问题 | 第52-57页 |
4.4.1 EIA1算法 | 第53-54页 |
4.4.2 EIA1的线性性质 | 第54-55页 |
4.4.3 伪造攻击 | 第55-56页 |
4.4.4 如何确定 λ | 第56-57页 |
4.5 WGIA-128 算法 | 第57-58页 |
4.6 EIA1算法的改进 | 第58-59页 |
4.7 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