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敦煌壁画艺术新形式传播研究--以国产动画创作案例分析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章 中国动画发展的民族性探析第14-30页
    1.1 动画的起源第14-15页
    1.2 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概述第15-19页
        1.2.1 民族化发展的萌芽期第15-16页
        1.2.2 民族化艺术特色的探索第16-17页
        1.2.3 民族动画的再探索第17-18页
        1.2.4 民族动画在新时期的困境第18-19页
    1.3 中国动画发展现状分析第19-25页
        1.3.1 动画“民族化”概念第19-21页
        1.3.2 中国民族动画现状第21-25页
    1.4 中国动画“民族化”误区第25-30页
        1.4.1 囿于形式主义第25-27页
        1.4.2 民族化等同于传统化第27-28页
        1.4.3 民族化与外来化的对立第28-30页
第二章 中国动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第30-43页
    2.1 中国动画复兴之路第30-33页
    2.2 中国动画角色的“继承”与“创新”第33-35页
        2.2.1 中国动画艺术特征第34页
        2.2.2 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继承”第34-35页
        2.2.3 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创新”第35页
    2.3 新时期中国动画角色创作理念第35-38页
        2.3.1 民族与时代的融合第36页
        2.3.2 内容与精神的融合第36-38页
        2.3.3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第38页
    2.4 中国动画艺术创新发展策略第38-43页
        2.4.1 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第38-40页
        2.4.2 创作题材的整理与创新第40-41页
        2.4.3 紧跟时代步伐第41-43页
第三章 再谈敦煌壁画艺术第43-62页
    3.1 敦煌壁画艺术的时代风貌第45-51页
        3.1.1 瑰丽多彩的早期壁画艺术第45-47页
        3.1.2 辉煌灿烂的中期壁画艺术第47-49页
        3.1.3 落霞缤纷的晚期壁画艺术第49-51页
    3.2 敦煌壁画艺术的类型与特征第51-53页
        3.2.1 经变画第51页
        3.2.2 尊像画第51页
        3.2.3 故事画第51-52页
        3.2.4 佛教史迹画第52页
        3.2.5 传统神话题材第52页
        3.2.6 供养人画像第52-53页
        3.2.7 装饰图案第53页
    3.3 敦煌壁画艺术的造型特点分析第53-56页
        3.3.1 线描第53-55页
        3.3.2 夸张与变形第55-56页
        3.3.3 想象与幻想第56页
    3.4 敦煌壁画艺术的审美追求第56-58页
        3.4.1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第56-57页
        3.4.2 动静之间、彰显统一第57-58页
        3.4.3 丹青妙笔、佛国净土第58页
    3.5 敦煌艺术精神特征第58-62页
        3.5.1 兼容性第59页
        3.5.2 创新性第59-61页
        3.5.3 现实性第61-62页
第四章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第62-75页
    4.1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界定第62-63页
        4.1.1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概念第62页
        4.1.2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内容第62-63页
    4.2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性第63-64页
        4.2.1 角色是动画的精髓与灵魂第63页
        4.2.2 角色造型的商业价值第63-64页
    4.3 动画角色造型的分类第64-66页
        4.3.1 按角色类型分类第64-65页
        4.3.2 按照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类第65-66页
    4.4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原则第66-69页
        4.4.1 简洁原则第66页
        4.4.2 个性独特化原则第66-67页
        4.4.3 美学原则第67-68页
        4.4.4 时尚性原则第68-69页
    4.5 中外经典动画角色造型比较第69-72页
        4.5.1 美国动画角色造型分析第69页
        4.5.2 日本动画角色造型分析第69页
        4.5.3 韩国动画角色造型分析第69页
        4.5.4 我国动画角色造型分析第69-72页
    4.6 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第72-74页
        4.6.1 以线造型第72页
        4.6.2 角色的结构第72-73页
        4.6.3 角色的色彩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敦煌艺术与动画艺术的契合第75-86页
    5.1 从敦煌壁画造型到动画角色设计第75-78页
        5.1.1 对敦煌壁画内在精神的把握第76-77页
        5.1.2 对敦煌壁画形象外在面貌的熟知第77页
        5.1.3 敦煌壁画形象创作时的变形第77-78页
    5.2 基于敦煌壁画形象的动漫角色设计目标第78-82页
        5.2.1 角色设计的识别度第78-79页
        5.2.2 角色造型整体风格第79页
        5.2.3 动画形象实施的可操作性第79-80页
        5.2.4 角色造型的趣味性第80-82页
    5.3 敦煌壁画艺术与动画艺术的契合第82-86页
        5.3.1 虚幻的精神追求第82-83页
        5.3.2 连贯的故事脚本第83-84页
        5.3.3 夸张的形象塑造第84-86页
第六章 基于敦煌壁画艺术的创新作品分析第86-96页
    6.1 敦煌艺术开发与经典作品分析第86-88页
    6.2 壁画形象与动画角色的共性第88-96页
        6.2.1 叙事性第88-90页
        6.2.2 形象的独特性第90页
        6.2.3 动态的典型性第90-91页
        6.2.4 造型手法的相似性第91-94页
        6.2.5 造型中的夸张变形第94-95页
        6.2.6 天马行空的想象第95-96页
第七章 基于敦煌壁画的动漫角色设计探索第96-118页
    7.1 尊像类壁画形象动画角色设定第96-105页
        7.1.1 释迦佛第96-98页
        7.1.2 说法佛第98-99页
        7.1.3 隋代说法佛第99-100页
        7.1.4 思维菩萨第100-101页
        7.1.5 月光菩萨第101-102页
        7.1.6 弥勒菩萨第102-105页
    7.2 护法、弟子类壁画形象动画角色设定第105-113页
        7.2.1 金刚力士第105-106页
        7.2.2 天王第106-109页
        7.2.3 弟子阿南第109-113页
    7.3 外道及动物类壁画形象动画角色设定第113-117页
        7.3.1 夜叉第113页
        7.3.2 药叉第113-114页
        7.3.3 昆仑奴第114页
        7.3.4 象奴第114-115页
        7.3.5 动物类第115-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第八章 构建敦煌动画艺术学派及探索动漫产业发展第118-131页
    8.1 敦煌艺术促成动画艺术学派构建第118-123页
        8.1.1 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第119-121页
        8.1.2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第121页
        8.1.3 跨学科国际合作第121-122页
        8.1.4 政府的推动与扶持第122-123页
    8.2 敦煌动漫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第123-127页
        8.2.1 动漫产业概况第123-125页
        8.2.2 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第125-127页
        8.2.3 中国动漫产业化发展前景第127页
    8.3 基于敦煌文化动漫产业链模式探索第127-131页
结语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4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究米罗绘画的艺术语言
下一篇: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影视企业价值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