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卟啉类功能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碳—氯键活化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碳卤键简介第9页
    1.2 碳卤键的活化及其应用第9-12页
        1.2.1 微生物降解第10页
        1.2.2 光催化降解法第10-11页
        1.2.3 电催化降解第11-12页
    1.3 金属卟啉酞菁衍生物电催化碳氯键活化第12-17页
        1.3.1 金属卟啉酞菁衍生物第12-15页
        1.3.2 纳米催化剂第15-17页
    1.4 催化析氢第17-21页
        1.4.1 光催化析氢第17-18页
        1.4.2 纳米材料催化析氢第18-19页
        1.4.3 电催化析氢第19-21页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1-24页
        1.5.1 选题依据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钴酞菁电催化降解滴滴涕第24-48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3 化合物的合成第25-27页
        2.3.1 1,4-n-OC_5H_(11)-2,3-苯二甲腈的合成第25-26页
        2.3.2 H_2-α,α’-n-(OC_5H_(11))_8 -苯二甲腈(H_2Pc)的合成第26页
        2.3.3 Co(Ⅱ)-α,α’-n-(OC_5H_(11))_8Pc (Co(Ⅱ)Pc)的合成第26-27页
    2.4 Co(Ⅱ)-α,α’-n-(OC_5H_(11))_8Pc光谱学性质和理论计算第27-30页
    2.5 电化学第30-44页
    2.6 电催化降解DDT中C-Cl键和C-C断裂机理研究第44-47页
        2.6.1 C-Cl键断裂机理的研究第44-46页
        2.6.2 C-C键断裂机理的研究第46-47页
    2.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几何异构对锰酞菁电催化降解六六六的影响第48-66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3.3 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研究第48-49页
        3.3.1 Mn(Ⅲ)Cl-α,α’-n-(OC_5H_(11))_8Pc的合成第48-49页
        3.3.2 Mn(Ⅲ)Cl-α,α’-n-(OC_5H_(11))_8Pc的光谱学性质和理论计算第49页
    3.4 电化学性质研究第49-65页
        3.4.1 CV和DPV第49-52页
        3.4.2 几何异构对锰酞菁电催化降解六六六的影响第52-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可循环降解有机氯的研究第66-83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4.2.1 试剂第66页
        4.2.2 仪器第66页
        4.2.3 实验原料的预处理第66-67页
    4.3 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第67-69页
        4.3.1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第67页
        4.3.2 Fe_3O_4@SiO_2的制备第67页
        4.3.3 GLYMO@Fe_3O_4@SiO_2的制备第67-68页
        4.3.4 钴(Ⅱ)5(p-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合成第68-69页
        4.3.5 Fe_3O_4@SiO_2@Co(Ⅱ)卟啉的制备第69页
    4.4 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第69-74页
        4.4.1 纳米粒子的电子扫描图像第69-70页
        4.4.2 纳米粒子的X射线衍射谱图第70-71页
        4.4.3 红外光谱第71-72页
        4.4.4 元素分析第72页
        4.4.5 磁性测试第72-73页
        4.4.6 磁性分离第73-74页
    4.5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第74-82页
        4.5.1 电化学第74-75页
        4.5.2 Fe_3O_4@SiO_2@Co(Ⅱ)Por控制电位法降解林丹第75-79页
        4.5.3 Fe_3O_4@SiO_2@Co(Ⅱ)Por控制电位法降解林丹机理研究第79-80页
        4.5.4 Fe_3O_4@SiO_2@Co(Ⅱ)Por催化剂循环降解林丹第80-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4页
    5.1 总结第83页
    5.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已发表论文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荧光表面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靶向检测环境中拟除虫菊酯的研究
下一篇:表面印迹ZnO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选择性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