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锂离子电池用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1-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1-13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第13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研究进展第13-22页
        1.3.1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13-15页
        1.3.2 粘结剂、导电剂与集流体第15-16页
        1.3.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6-17页
        1.3.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7-22页
    1.4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1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第22页
        1.4.2 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点第22页
        1.4.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缺点第22-23页
        1.4.4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方向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技术第24-35页
    2.1 化学试剂和仪器第24-25页
        2.1.1 化学试剂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合成方法及原理第25-28页
        2.2.1 水热法第25-26页
        2.2.2 高温固相合成法第26-27页
        2.2.3 溶胶凝胶法第27-28页
        2.2.4 溶剂热法第28页
    2.3 电池组装第28-29页
        2.3.1 电极制备第28页
        2.3.2 对电极、电解液、隔膜第28页
        2.3.3 电池组装第28-29页
    2.4 表征方法和分析原理第29-32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9页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9-30页
        2.4.3 X 射线衍射(XRD)第30-31页
        2.4.4 热重分析法第31-32页
        2.4.5 拉曼光谱分析法第32页
        2.4.6 N_2吸附法(BET)第32页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5页
        2.5.1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2页
        2.5.2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2-33页
        2.5.3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第33-35页
第三章 三明治结构的FeS_2-graphite插层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性能研究第35-42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3.2.1 实验过程第36页
        3.2.2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CoMoO_4纳米棒-G复合材料的大容量及快速储锂性能研究第42-51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2.1 实验过程第43页
        4.2.2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43-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C_3N_4支撑MoS_2纳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1-59页
    5.1 引言第51-52页
    5.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5.2.1 实验过程第52页
        5.2.2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52-5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ABS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原子层沉积技术包覆超细金属粉体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