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 适应竞技体操规则变化的需要 | 第8-9页 |
1.1.2 平衡木技术动作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1.1.3 我国在竞技体操比赛中掌握主动权的需要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2.2.3 录像分析法 | 第14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4-15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5-37页 |
3.1 奥运会平衡木项目评分规则变化特点 | 第15-20页 |
3.1.1 对成套动作难度价值要求变化的特点 | 第15-16页 |
3.1.2 对成套动作完成分扣分要求的变化特点 | 第16-17页 |
3.1.3 对成套动作连接分要求的变化特点 | 第17-18页 |
3.1.4 对成套动作固定编排要求的变化特点 | 第18-20页 |
3.2 奥运会平衡木决赛成套动作总体完成情况的分析 | 第20-23页 |
3.2.1 不同名次运动员得分情况的分析 | 第20-21页 |
3.2.2 成套动作编排得分变化的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2.3 不同难度动作组合的编排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3.3 奥运会平衡木成套动作难度价值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 第23-28页 |
3.3.1 不同组别动作类型使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3.3.2 不同类型动作使用数量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24-25页 |
3.3.3 不同类别动作数量和百分比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25-28页 |
3.4 奥运会平衡木成套动作连接使用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 第28-34页 |
3.4.1 不同分值动作连接使用变化的特征 | 第28-29页 |
3.4.2 不同类型动作连接使用变化的特征 | 第29-30页 |
3.4.3 不同数量连接的动作使用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3.4.4 不同难度动作连接数量变化的特征 | 第31-34页 |
3.5 奥运会平衡木成套动作完成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3.5.1 动作完成不稳定情况的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3.5.2 掉木动作失误的比较分析 | 第35页 |
3.6 奥运会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趋势分析 | 第35-37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7-38页 |
4.1 结论 | 第37页 |
4.2 建议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