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投影系统优化研究和自适应多分屏的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无线局域网背景 | 第13-14页 |
1.2 投影方式的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整体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19-32页 |
2.1 RTP/RTCP协议概述 | 第19-21页 |
2.1.1 RTP协议 | 第19-21页 |
2.1.2 RTCP协议 | 第21页 |
2.2 视频编码技术 | 第21-27页 |
2.2.1 NALU语法结构 | 第22-23页 |
2.2.2 H.264 编码参数 | 第23-25页 |
2.2.3 RGB和YUV之间的转换 | 第25-27页 |
2.3 SIMD指令集 | 第27-29页 |
2.4 视频质量评估 | 第29-31页 |
2.4.1 图像均方差与峰值信噪比 | 第29-30页 |
2.4.2 结构相似性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自适应多分屏算法和权重渲染方法 | 第32-42页 |
3.1 自适应多分屏算法 | 第32-35页 |
3.1.1 Linux下的显示技术 | 第32-33页 |
3.1.2 屏幕的自适应 | 第33-35页 |
3.2 权重渲染方法 | 第35-41页 |
3.2.1 无线信道的丢包率 | 第35-36页 |
3.2.2 基于码流控制的策略 | 第36-38页 |
3.2.3 丢弃非关键帧的策略 | 第38-39页 |
3.2.4 基于权重的数据渲染方法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无线投影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 第42-61页 |
4.1 无线投影系统的设计 | 第42-48页 |
4.1.1 系统的架构 | 第42-44页 |
4.1.2 系统消息交互 | 第44-46页 |
4.1.3 管理端的消息交互 | 第46-47页 |
4.1.4 用户端消息交互 | 第47-48页 |
4.2 无线投影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 第48-53页 |
4.2.1 Windows下屏幕数据的采集 | 第48-49页 |
4.2.2 Android屏幕数据的采集 | 第49-50页 |
4.2.3 数据的编码 | 第50-52页 |
4.2.4 H.264 硬件解码与显示 | 第52-53页 |
4.3 系统优化 | 第53-60页 |
4.3.1 格式转换的优化 | 第53-54页 |
4.3.2 应用SIMD指令集进行加速 | 第54-58页 |
4.3.3 自适应多分屏和权重渲染方法的实现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无线投影系统平台的搭建与测试 | 第61-75页 |
5.1 服务端平台的搭建 | 第61-68页 |
5.1.1 硬件的选择 | 第61页 |
5.1.2 软AP的搭建 | 第61-65页 |
5.1.3 NAT的支持 | 第65-66页 |
5.1.4 DHCP服务器的搭建 | 第66-67页 |
5.1.5 BOA服务器的搭建 | 第67-68页 |
5.2 运行与测试 | 第68-74页 |
5.2.1 软件界面 | 第68-70页 |
5.2.2 投影功能测试 | 第70-71页 |
5.2.3 性能的测试 | 第71-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