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设备的原型样机电气集成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课题价值及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任务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基于便携式私密通信设备的总体设计 | 第14-21页 |
| ·私密性功能模块简介 | 第14-16页 |
| ·声频定向功能模块 | 第14-15页 |
| ·变视角显示膜功能模块 | 第15-16页 |
| ·模型样机平台 | 第16-18页 |
| ·基于UMPC 的方案 | 第16-17页 |
| ·基于N810 的方案 | 第17-18页 |
| ·各平台方案比较 | 第18页 |
| ·模型样机设计任务与需求 | 第18-20页 |
| ·模型样机硬件设计要求 | 第18-19页 |
| ·模型样机软件设计要求 | 第19-20页 |
| ·系统方案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模型样机硬件系统设计 | 第21-47页 |
| ·模型样机控制系统 | 第21-26页 |
| ·8051 单片机的概述 | 第21-22页 |
| ·模型样机控制系统原理 | 第22-23页 |
| ·单片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第23-26页 |
| ·以ARM 为核心的模型样机控制系统 | 第26-33页 |
| ·ARM 概述 | 第26-27页 |
| ·ARM 控制系统原理 | 第27-28页 |
| ·ARM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33页 |
| ·模型样机电源管理 | 第33-46页 |
| ·双电源管理 | 第33-37页 |
| ·系统供电模块 | 第37-38页 |
| ·声频定向扬声器驱动电路 | 第38-40页 |
| ·变视角显示膜驱动电路 | 第40-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模型样机软件系统设计 | 第47-59页 |
| ·单片机控制系统 | 第47-51页 |
| ·初始化系统 | 第48页 |
| ·系统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48-51页 |
| ·ARM 控制系统 | 第51-54页 |
|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 第51-53页 |
| ·系统驱动设计 | 第53-54页 |
| ·基于N810 平台的软件设计 | 第54-58页 |
| ·重定义模型样机显示区域 | 第54-57页 |
| ·模型样机的人机界面设计 | 第57页 |
| ·N810 与单片机的通讯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模型样机电磁兼容设计 | 第59-71页 |
| ·模型样机电磁兼容设计的相关标准 | 第59-60页 |
| ·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第60-63页 |
| ·电磁环境的组成 | 第61-62页 |
| ·模型样机的电磁干扰传导 | 第62-63页 |
| ·模型样机的电磁干扰抑制方式 | 第63-66页 |
| ·对干扰源的抑制 | 第63-64页 |
| ·改善地线系统 | 第64-65页 |
| ·增强屏蔽技术 | 第65-66页 |
| ·滤波技术 | 第66页 |
| ·模型样机板级电磁干扰控制 | 第66-70页 |
| ·模型样机板级电路设计 | 第67-68页 |
| ·模型样机PCB 设计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模型样机系统测试 | 第71-74页 |
| ·功能模块测试 | 第71-73页 |
| ·模块工作指示 | 第71-72页 |
| ·双电源供电 | 第72页 |
| ·DC/DC 转换 | 第72-73页 |
| ·周期信号测试 | 第73页 |
| ·模型样机联调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