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设备论文--电弧焊设备论文

GMAW-P数字电源设计及熔滴过渡特征信号提取与建模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数字化焊接电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4-18页
    1.3 GMAW-P 焊接工艺的研究现状第18-33页
        1.3.1 脉冲电流波形的获得与设计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第19-22页
        1.3.2 脉冲焊熔滴过渡形式及控制研究现状第22-27页
            1.3.2.1 熔滴过渡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2.2 脉冲焊熔滴过渡形式及脉冲参数选择第25-26页
            1.3.2.3 脉冲焊一脉一滴熔滴过渡控制第26-27页
        1.3.3 脉冲焊接弧长控制的发展现状第27-33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3-36页
第二章 DSP 数字控制GMAW-P 电源研究第36-69页
    2.1 GMAW-P 数字化逆变脉冲电源系统总体设计第36-48页
        2.1.1 模块化设计原理第36-37页
        2.1.2 模块划分与创建第37-45页
            2.1.2.1 模块划分第37-44页
            2.1.2.2 模块化程度的度量第44-45页
        2.1.3 模块化软件设计第45-48页
    2.2 GMAW-P 焊接过程控制模块第48-52页
        2.2.1 GMAW-P 过程控制目的第48-50页
        2.2.2 脉冲电流控制实现第50页
        2.2.3 弧长控制实现第50-52页
    2.3 外设接口模块设计第52-59页
        2.3.1 外设接口模块的功能和组成第52页
        2.3.2 分层故障监测设计第52-59页
            2.3.2.1 故障及异常的类型第52-53页
            2.3.2.2 分层控制策略的提出第53-54页
            2.3.2.3 分层故障监测的实现第54-59页
    2.4 数字化人机交互模块设计第59-68页
        2.4.1 人机交互系统的意义第59-60页
        2.4.2 GMAW-P 焊接电源人机交互模块设计第60-62页
        2.4.3 人机交互系统通讯网络构建第62-63页
        2.4.4 基于软件握手方式通讯协议制定第63-68页
            2.4.4.1 软件握手协议规定第63页
            2.4.4.2 数据帧含义第63-65页
            2.4.4.3 握手协议工作过程第65-68页
    2.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GMAW-P 特征过程控制研究第69-111页
    3.1 引言第69-70页
    3.2 GMAW-P 熔滴过渡控制第70-85页
        3.2.1 GMAW-P 脉冲参数选择原则第70-73页
        3.2.2 GMAW-P 一脉一滴控制第73-74页
        3.2.3 工艺实验监测系统设计第74-78页
            3.2.3.1 系统硬件平台第75-77页
            3.2.3.2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第77-78页
        3.2.4 熔滴过渡控制效果实验第78-81页
        3.2.5 熔滴过渡控制实验结果讨论第81-85页
    3.3 GMAW-P 弧长适应控制第85-109页
        3.3.1 GMAW-P 等速送丝电弧系统模型第85-90页
        3.3.2 弧长适应控制方案第90-94页
            3.3.2.1 GMAW-P 脉冲电弧传递函数第90-92页
            3.3.2.2 弧长适应控制方案第92-94页
        3.3.3 频率-特性复合弧长控制器原理第94-99页
            3.3.3.1 电弧工作点的运动第94-96页
            3.3.3.2 弧长信号采样与离散优化处理第96-98页
            3.3.3.3 频率-特性复合弧长控制器误差分析第98-99页
        3.3.4 频率-特性复合控制器调节过程第99-100页
        3.3.5 弧长适应控制工艺试验与分析第100-109页
            3.3.5.1 台阶试验第101-106页
            3.3.5.2 斜坡试验第106-109页
    3.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四章 GMAW-P 熔滴过渡过程特征电信号分析及建模第111-144页
    4.1 GMAW-P 熔滴过渡第112页
    4.2 GMAW-P 一脉一滴熔滴过渡电信号特征第112-123页
        4.2.1 GMAW-P 试验设备与条件第113页
        4.2.2 GMAW-P 工艺试验步骤第113-114页
        4.2.3 GMAW-P“多脉一滴”熔滴过渡工艺试验分析第114-118页
        4.2.4 GMAW-P 熔滴过渡对应电信号特征第118-120页
        4.2.5 理论分析第120-123页
            4.2.5.1 质量-弹簧模型第120-121页
            4.2.5.2 熔滴受力分析第121-122页
            4.5.2.3 熔滴振荡与电压变化率的内在联系第122-123页
    4.3 基于Logistic 回归GMAW-P 一脉一滴熔滴过渡建模第123-142页
        4.3.1 熔滴过渡过程分析第123-124页
        4.3.2 Logistic 回归原理第124-126页
        4.3.3 Logistic 回归估计第126-129页
            4.3.3.1 最大似然估计第126-128页
            4.3.3.2 牛顿-拉夫逊方法第128-129页
        4.3.4 熔滴过渡特征参数提取第129-133页
            4.3.4.1 特征参数的选取与计算第129-131页
            4.3.4.2 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熔滴过渡结果第131-133页
        4.3.5 GMAW-P 熔滴过渡Logistic 回归模型第133-139页
            4.3.5.1 Logistic 回归建模算法第133-134页
            4.3.5.2 Logistic 回归模型第134-137页
            4.3.5.3 模型的整体检验第137-139页
        4.3.6 模型的试验验证第139-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五章 结论第144-146页
本文创新点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业绩第158-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支化聚酰胺胺的合成及其功能化研究
下一篇:600MW超临界汽轮机再热主汽阀门动力学建模与虚拟样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