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研究对法学的贡献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法人类学与马林诺夫斯基 | 第10-15页 |
| 一 法人类学的概念 | 第10-11页 |
| 二 法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 第11页 |
| 三 法人类学的方法 | 第11-13页 |
| (一) 田野问学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二) 语境的结合 | 第12-13页 |
| 四 马林诺夫斯基其人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法论研究 | 第15-28页 |
| 一 田野问学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二 功能主义方法论 | 第16-18页 |
| 三 文化方法论 | 第18-22页 |
| 四 功能主义和人类学 | 第22-28页 |
| (一) 性自由的功能主义观 | 第22-24页 |
| (二) 婚姻的功能主义观 | 第24-25页 |
| (三) 家庭的功能主义观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马林诺夫斯基的法人类学的思想研究 | 第28-44页 |
| 一 蛮族社会中的法的渊源 | 第28-32页 |
| (一) 法律与宗教 | 第28-29页 |
| (二) 法律与巫术 | 第29-30页 |
| (三) 法律与习惯 | 第30-31页 |
| (四) 法律与风俗 | 第31-32页 |
| 二 蛮族社会的法律制度 | 第32-42页 |
| (一) 蛮族社会中的民法 | 第33-38页 |
| 1 财产权制度 | 第33-34页 |
| 2 纠纷处理机制 | 第34-37页 |
| 3 婚姻制度 | 第37-38页 |
| (二) 蛮族社会中的刑法 | 第38-42页 |
| 1 蛮族社会中的罪名 | 第38-40页 |
| 2 蛮族社会中的刑罚 | 第40-41页 |
| 3 逃罪 | 第41-42页 |
| 三 法律制度的冲突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借鉴 | 第44-51页 |
| 一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思想对中国法学的借鉴 | 第44-46页 |
| 二 马林诺夫斯基的方法论对中国法学的借鉴 | 第46-51页 |
| (一) 中国法学方法的缺陷 | 第46-48页 |
| 1 法学研究方法单一 | 第46页 |
| 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 第46-47页 |
| 3 孤立地研究法学本身 | 第47-48页 |
| (二)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法的借鉴之处 | 第48-51页 |
| 1 田野问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的借鉴 | 第48-49页 |
| 2 功能主义对中国法学的借鉴 | 第49-51页 |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 参考书目 | 第52-54页 |
| 致谢词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 | 第55-5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