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柳论文

柳树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第18-30页
        1.1.1 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8-21页
        1.1.2 柳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第21-27页
        1.1.3 关联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第27-29页
        1.1.4 展望第29-30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0-31页
        1.2.1 研究目的第30页
        1.2.2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31-33页
第二章 柳树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第33-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8页
        2.1.1 试验材料第33-35页
        2.1.2 试验地概况第35页
        2.1.3 形态学性状测量方法第35-37页
        2.1.4 数据分析第37-3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8-53页
        2.2.1 形态学性状的变异分析第38-45页
        2.2.2 形态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第45-50页
        2.2.3 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第50-51页
        2.2.4 50个柳树无性系聚类分析第51-53页
    2.3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柳树无性系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及其特征参数多样性分析第54-7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3.1.1 试验材料第55页
        3.1.2 试验地概况第55页
        3.1.3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55-56页
        3.1.4 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第56-57页
        3.1.5 数据处理第5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7-71页
        3.2.1 柳属植物光合-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第57-63页
        3.2.2 柳树优良无性系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异分析第63-68页
        3.2.3 基于光合-光响应特性的柳树优良无性系光能利用效率的评价第68-71页
    3.3 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柳树无性系生长特性和生物质特性及多样性分析第73-9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4.1.1 试验材料第73页
        4.1.2 试验地概况第73-74页
        4.1.3 生长量的测定方法第74页
        4.1.4 生物质性状的测定方法第74-75页
        4.1.5 数据分析第75-7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6-91页
        4.2.1 柳属植物年生长曲线的拟合第76-78页
        4.2.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柳树优良无性系生长特性的比较第78-86页
        4.2.3 柳树生物质性状的变异分析第86-91页
    4.3 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柳树无性系物候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第92-10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5.1.1 试验材料第93页
        5.1.2 试验地概况第93页
        5.1.3 苗期适应性调查第93页
        5.1.4 物候期调查第93-94页
        5.1.5 生长量调查第94页
        5.1.6 数据处理第9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4-102页
        5.2.1 柳树无性系苗期扦插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分析第94-96页
        5.2.2 柳树无性系苗期物候特征分析第96-100页
        5.2.3 柳树无性系物候相与生长量的关系第100-102页
    5.3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柳树无性系的分子标记及其多样性分析第104-124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104-111页
        6.1.1 试验材料第104-105页
        6.1.2 试验地概况第105页
        6.1.3 DNA的提取方法第105-106页
        6.1.4 SSR标记检测第106-109页
        6.1.5 AFLP标记检测第109-110页
        6.1.6 数据处理第110-11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11-123页
        6.2.1 DNA纯度与浓度检测第111-112页
        6.2.2 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第112-115页
        6.2.3 不同柳树无性系间遗传相似性分析第115-119页
        6.2.4 基于SSR和AFLP标记的柳树无性系聚类分析第119-123页
    6.3 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分子标记与柳树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第124-147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125-126页
        7.1.1 试验材料第125页
        7.1.2 试验地概况第125页
        7.1.3 试验方法第125页
        7.1.4 数据分析第125-126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26-146页
        7.2.1 关联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第126-127页
        7.2.2 SSR标记与柳树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第127-136页
        7.2.3 AFLP标记与柳树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第136-146页
    7.3 小结第146-147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47-157页
    8.1 结论第147-148页
        8.1.1 柳树种质资源表型差异显著第147页
        8.1.2 柳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高,群体结构弱第147-148页
        8.1.3 分子标记与表型存在关联第148页
    8.2 讨论第148-156页
        8.2.1 表型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第148-152页
        8.2.2 分子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第152-153页
        8.2.3 分子标记与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第153-156页
    8.3 展望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85页
附录第185-19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90-191页
致谢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蒋介石对日外交中的“和平”策略
下一篇:现实的政治与文学的政治--近年“官场文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