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荷载下单桩的流变特性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软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 第9页 |
1.2 软土的流变问题 | 第9-11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4 土流变本构关系 | 第12-14页 |
1.5 土流变问题的解析 | 第14-15页 |
1.6 考虑土流变效应的竖直力单桩的研究状况综述 | 第15-16页 |
1.7 本文的工作 | 第16-17页 |
2 有限元、无限元、接触面单元的基本理论 | 第17-35页 |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2.2 无限元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2.3 等参数接触面单元基本理论 | 第30-35页 |
3 土体蠕变及其本构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35-54页 |
3.1 土的蠕变特性 | 第35-41页 |
3.2 土体流变的本构模型建立的基本理论 | 第41-43页 |
3.3 模型理论与土的蠕变 | 第43-54页 |
4 软土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 | 第54-62页 |
4.1 非线性流变的定义 | 第54-55页 |
4.2 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 | 第55-58页 |
4.3 本文数值分析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 | 第58-62页 |
5 土体流变的有限元法解 | 第62-70页 |
5.1 时步-粘性初应变法 | 第62-65页 |
5.2 土体非线性流变有限元解析的二次初应变法 | 第65-70页 |
6 程序设计及数值分析 | 第70-92页 |
6.1 算例介绍 | 第70-71页 |
6.2 程序说明 | 第71-78页 |
6.2.1 前处理程序的开发 | 第71-77页 |
6.2.2 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77页 |
6.2.3 程序主框图 | 第77-78页 |
6.3 参数的确定 | 第78-80页 |
6.4 结果数值分析 | 第80-92页 |
6.4.1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 第80-84页 |
6.4.2 桩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 第84-87页 |
6.4.3 桩顶位移沉降分析 | 第87-89页 |
6.4.4 地面土体的沉降分析 | 第89-90页 |
6.4.5 桩身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分析 | 第90-9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92-94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建议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