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云南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5-16页
        三、 启示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可行性分析第19-26页
    第一节 农业保险补贴的理论分析第19-21页
        一、 农业保险补贴的含义和范畴第19页
        二、 影响农业补贴及其效果的因素第19-21页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第21-26页
        一、 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市场的影响第21-22页
        二、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是多方博弈的最佳选择第22-24页
        三、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第24-26页
第三章 云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第26-33页
    第一节 云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第26-28页
        一、 种植险以林木保险为龙头,以烤烟、甘蔗保险为代表的本地特色险种第27页
        二、 养殖险以能繁殖母猪为主,积极发展其它本地特色险种第27-28页
        三、 保费来源以政策性补贴为主,商业收费为辅第28页
    第二节 云南省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存在问题第28-33页
        一、 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且波动较大第28-29页
        二、 已有险种承保面不足,险种较单一,缺乏巨灾险种第29-30页
        三、 农业保险缺乏地方财政资金补贴支持第30-31页
        四、 农业保险经营效益不够理想第31页
        五、 经营农险公司太少第31-32页
        六、 道德风险第32页
        七、 相关法律缺失,赔付缺乏保障第32-33页
第四章 云南省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3-38页
    第一节 变量选择第33-34页
    第二节 数据来源第34-35页
    第三节 模型构建第35页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结果第35-38页
        一、 实证分析第35-36页
        二、 结论第36-38页
第五章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的比较与思考第38-47页
    第一节 国外主要国家的做法第38-43页
        一、 西班牙农业保险补贴第38-39页
        二、 日本农业保险补贴第39-40页
        三、 西欧农业补贴第40-41页
        四、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第41页
        五、 俄罗斯第41-42页
        六、 泰国农业补贴第42-43页
    第二节 国内保险模式的探索第43-44页
        一、 国有企业专业化经营第43-44页
        二、 联合共保第44页
        三、 保险合作社第44页
    第三节 经验启示第44-47页
第六章 完善云南省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第47-56页
    第一节 补贴对象第47-48页
        一、 补贴农户第47-48页
        二、 补贴保险公司第48页
    第二节 扩大农险经营范围第48-49页
        一、 种植业第49页
        二、 养殖业第49页
    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补贴标准第49-53页
        一、 纯费率第50页
        二、 差别补贴标准第50-53页
    第四节 扩大资金来源第53-54页
        一、 争取更多中央财政性补贴第53页
        二、 引入资本市场第53-54页
    第五节 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有效需求第54页
        一、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54页
        二、 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农民可持续增收第54页
    第六节 其它措施第54-56页
        一、 确立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第54-55页
        二、 保证一定的参与率第55页
        三、 监管机制第55页
        四、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海尔财务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物流行业企业税收筹划研究--以Z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