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史综述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 第2章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主要标志 | 第12-20页 |
| 2.1 冰期的开始 | 第12-14页 |
| 2.2 气候显著变冷 | 第14-15页 |
| 2.3 古生物演化 | 第15-16页 |
| 2.4 人类的出现 | 第16-17页 |
| 2.5 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 第17-18页 |
| 2.6 地磁极性转变(M/G界线) | 第18-20页 |
| 第3章 有关国家和地区第四纪底界研究史 | 第20-25页 |
| 3.1 欧洲 | 第20-21页 |
| 3.2 苏联/俄罗斯 | 第21页 |
| 3.3 日本 | 第21-22页 |
| 3.4 印度次大陆 | 第22-23页 |
| 3.5 海洋深海沉积物 | 第23-25页 |
| 第4章 中国第四纪下限研究史 | 第25-39页 |
| 4.1 以泥河湾群为代表的北方地区 | 第26-29页 |
| 4.2 黄河中游和渭河谷地 | 第29-31页 |
| 4.3 西南地区(元谋盆地) | 第31-32页 |
| 4.4 东北地区 | 第32页 |
| 4.5 新疆地区 | 第32-34页 |
| 4.6 青藏高原地区 | 第34页 |
| 4.7 黄土地层剖面 | 第34-36页 |
| 4.8 南海海洋沉积物剖面 | 第36页 |
| 4.9 泥河湾阶的建立与中国第四纪下限 | 第36-39页 |
| 第5章 国际地质界确定第四纪下限的历程 | 第39-44页 |
| 5.1 探索阶段 | 第39页 |
| 5.2 规范化阶段 | 第39-40页 |
| 5.3 深化阶段 | 第40-41页 |
| 5.4 确立阶段 | 第41-44页 |
| 第6章 近年来关于“第四纪”存废问题的争论 | 第44-47页 |
| 第7章 讨论和结论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