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的形成 | 第9-19页 |
第一节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起源与法律依据 | 第9-11页 |
一、非市场经济问题的起源 | 第9-10页 |
二、欧盟对华非市场经济待遇的法律依据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的演变 | 第11-15页 |
一、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的演变 | 第12-13页 |
三、欧盟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标准的最终确立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美国相关立法与实践及欧美比较 | 第15-19页 |
一、“非市场经济”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市场导向行业测试 | 第16页 |
三、分别税率 | 第16-17页 |
四、欧美相关政策的比较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欧盟分别税率政策与WTO 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 第19-38页 |
第一节 WTO 规则关于反倾销分别税率问题的规定 | 第19-25页 |
一、WTO 规则对“非市场经济”规定的探讨 | 第19-23页 |
二、WTO 相关规则对反倾销分别税率规定的探讨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欧盟反倾销“一国一税”政策与WTO 规则一致性分析 | 第25-28页 |
一、适用WTO 相关规则的法律意义 | 第26页 |
二、适用欧盟“一国一税”政策的法律意义 | 第26-27页 |
三、欧盟“一国一税”政策与WTO 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欧盟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与WTO 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 第28-32页 |
一、适用欧盟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的法律意义 | 第28-29页 |
二、欧盟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与WTO 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 第29-32页 |
第四节 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制度的法律缺陷 | 第32-38页 |
一、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制度的立法 | 第32-33页 |
二、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制度的法律实践 | 第33-36页 |
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实践中的缺陷及危害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欧盟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标准法律及实践评析 | 第38-41页 |
二、欧盟反倾销“分别待遇”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在实施程序上存在的缺陷 | 第43-46页 |
一、“市场经济地位”与“分别待遇”申请问卷设计的缺陷 | 第43-44页 |
二、“市场经济地位”与“分别待遇”审查在时限上的缺陷 | 第44-45页 |
三、“市场经济地位”与“分别待遇”审查在抽样过程中的缺陷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欧盟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及分别税率政策对中国的危害 | 第46-49页 |
一、严重打击我企业应诉的积极性 | 第47页 |
二、导致我国企业的产品大量退出欧盟市场 | 第47页 |
三、否定我经济比较优势导致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 第47-48页 |
四、导致跨国公司利用反倾销手段打击我民族产业 | 第48页 |
五、破坏中国国际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吸引外资的环境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分别税率政策的建议 | 第49-56页 |
第一节 推动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 第49-53页 |
一、欧盟关于国家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及承认程序 | 第49-51页 |
二、对推动欧盟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的建议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推动欧盟修改分别税率政策 | 第53-54页 |
一、充分利用双边机制推动欧盟修改分别税率政策 | 第53-54页 |
二、充分利用多边机制推动欧盟修改分别税率政策 | 第54页 |
第三节 对企业和行业组织应对欧盟分别税率政策的建议 | 第54-56页 |
一、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 | 第54-55页 |
二、完善企业治理 | 第55页 |
三、利用欧盟反倾销复审和司法审查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 第55页 |
四、广泛争取欧盟内部的同盟力量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