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法律制度分析 | 第9-17页 |
一、国有资产转让的立法宗旨和原则 | 第9-10页 |
二、国有资产转让的实体性规定 | 第10-14页 |
(一) 国有资产转让决定权的归属 | 第10-11页 |
(二) 国有资产转让最低价格的确定 | 第11页 |
(三) 向关联方转让国有资产的规制 | 第11-12页 |
(四) 向境外转让国有资产的限制 | 第12-13页 |
(五) 国有资产转让过程的监督 | 第13-14页 |
三、国有资产转让的程序性规定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17-26页 |
一、国有资产转让中常见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 第17-20页 |
(一) 收受贿赂、贱卖国有资产 | 第17页 |
(二) 不进场交易 | 第17-18页 |
(三) 管理层违规收购企业国有资产产权 | 第18-19页 |
(四) 隐匿、侵占国有企业转让前的资产 | 第19页 |
(五) 转让前不按规定进行国有资产评估 | 第19-20页 |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分析 | 第20-26页 |
(一)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0-22页 |
(二) 国有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 第22-24页 |
(三) 国有资产交易主管部门间配合不顺畅 | 第24页 |
(四) 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制度完善之一:完善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相关制度 | 第26-33页 |
一、完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市场 | 第26-27页 |
二、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 | 第27-29页 |
三、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29-33页 |
(一) 职工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的现实依据 | 第29-30页 |
(二) 职工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的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三)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完善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制度完善之二:制定完备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 | 第33-43页 |
一、现行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法律规定 | 第33-36页 |
(一) 非刑事责任追究的法律规定 | 第33-35页 |
(二) 刑事责任追究的法律规定 | 第35-36页 |
二、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36-37页 |
三、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 | 第37-43页 |
(一)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的起诉主体 | 第37-39页 |
(二)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形式 | 第39-40页 |
(三)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则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