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三维显示方式和分类 | 第8-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的应用 | 第10-12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构建原理 | 第13-33页 |
2.1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显示原理 | 第13-25页 |
2.1.1 基于双目视差的三维显示原理 | 第13-15页 |
2.1.2 基于地面投影的助视三维显示原理 | 第15-22页 |
2.1.3 基于柱透镜的裸眼三维显示原理 | 第22-25页 |
2.2 相关开发工具和软件库 | 第25-33页 |
2.2.1 Kinect体感器 | 第25-28页 |
2.2.2 XNA | 第28-29页 |
2.2.3 OpenSceneGraph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 | 第33-50页 |
3.1 虚拟场景数据导入技术的实现 | 第33-38页 |
3.1.1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支持的数据格式 | 第33页 |
3.1.2 虚拟场景模型数据结构的分析 | 第33-35页 |
3.1.3 基于XNA对虚拟场景数据渲染的算法实现 | 第35-36页 |
3.1.4 基于OpenSceneGraph对虚拟场景数据渲染的算法实现 | 第36-38页 |
3.2 虚拟交互与漫游技术 | 第38-49页 |
3.2.1 基于Kinect体感交互的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3.2.2 Kinect骨骼数据信息获取的算法实现 | 第39-41页 |
3.2.3 Kinect骨骼数据信息处理的算法实现 | 第41-43页 |
3.2.4 基于Kinect的体感交互在虚拟场景中的算法实现 | 第43-44页 |
3.2.5 虚拟场景漫游操作器的算法实现 | 第44-47页 |
3.2.6 虚拟场景路径漫游的算法实现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的结构与实现 | 第50-69页 |
4.1 虚拟场景三维显示平台简介 | 第50页 |
4.2 基于地面投影的虚拟场景三维显示系统的结构与实现 | 第50-55页 |
4.2.1 整体结构 | 第50-51页 |
4.2.2 硬件结构 | 第51页 |
4.2.3 虚拟场景模型导入的实现 | 第51-52页 |
4.2.4 虚拟场景漫游的算法实现 | 第52-53页 |
4.2.5 显示模式切换的算法实现 | 第53-54页 |
4.2.6 虚拟模型数据处理的算法实现 | 第54-55页 |
4.3 基于LCD裸眼立体显示的虚拟场景三维显示系统的结构与实现 | 第55-58页 |
4.3.1 整体结构 | 第55-56页 |
4.3.2 硬件结构 | 第56-57页 |
4.3.3 软件实现的关键算法 | 第57-58页 |
4.4 基于正面投影裸眼立体显示的虚拟场景三维显示系统的结构与实现 | 第58-68页 |
4.4.1 整体结构 | 第58-59页 |
4.4.2 硬件结构 | 第59-60页 |
4.4.3 多机同步的算法实现 | 第60-62页 |
4.4.4 视差调整的算法实现 | 第62-63页 |
4.4.5 图像矫正的算法实现 | 第63-65页 |
4.4.6 软件模块的体系结构 | 第65页 |
4.4.7 关键参数的设置 | 第65-66页 |
4.4.8 实现结果与验证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5.2 进一步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1 | 第74-77页 |
附录2 | 第77-83页 |
附录3 | 第83-86页 |
附录4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